据《辞源》记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氏。陶姓最初是以山东定陶为发源地。

据民国二十年[1931]五柳堂木活字本陶玉海纂修《维扬安阜洲陶氏重修宗谱》载:

余按陶氏受姓出自陶唐虞惠,为周正,后子孙以官为氏,在春秋有叔公杰,出于齐敦公,辅弼于魏至汉:有谦公击黄巾功,封溧阳侯,彪炳史册;三国有回公举义兵,攻苏峻,迁河兴太守。晋:有侃公字士衡,徙家浔阳,累官广州刺史,平王敦,攻苏峻,时与回公齐名,拜太尉,封长沙公。其子舆累以建功,迁武威将军,与杜曾战率轻舸出上流击之,贼望见舆军惊曰:“且避”。后死节疆场,诏赠长沙太守

曾孙讳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少好高尚博学,善属文。宅傍五柳,自号五柳先生;后起为循州祭酒,寻自解归。再起知彭泽令,会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公叹曰:“吾不能腰见乡里小儿。”公即解印去,赋归去来辞以见意。及宋刘裕受禅,屡征不就。惟赋诗酒以终其身。

南史有宏景公,字通明。读书万卷。齐高帝引为侍读。其时,国事日非。永明中挂冠神武门而去,号华阳隐士。梁武帝早与之游,即征之不出,有大事无不咨询。时人谓:“山中宰相”。

隋有世漠公,为怪荽淌罚有德政,爱民。至今忆之。

唐有大举公,武后时为宣州刺史,徐敬业叛逆,公率兵拒敌,贼夜遁而去。转怀州节度使。

五代有雅公,杨行密用为将,讨定乡盗。后为江南都招讨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扬江都陶氏始祖:宋,陶节夫,字子礼(1070-1142)。晋侃公之裔,举进士,出知延平府,以招降有功,加集贤殿学士,转京口处置使;因宦遂居润城(今镇江)陶家巷,越数传。

维扬江都陶氏始迁祖:十六世孙,陶尚诚(1451-1522),字华之,明代因居处沉坍而移居维扬之江都安阜洲,分修族谱的时候即以尚诚公为迁洲始祖。

维扬江都陶氏家规:修世系、碑誌坟墓、岁时祭祀、孝父母、敬长上、和兄弟、教子孙、睦宗族、怜孤寡、力农亩、省冗费、戒争讼、戒赌博。

维扬江都陶氏字派:启建宗子应玉成、治国安良进益增、源芳传流善继远、高明耀彩永兆兴、祖存圣德皎余庆、克守家邦积万金。

维扬江都陶氏修谱七次:乾隆庚子年(1740)、、乾隆四十五年(1780)、嘉庆十一年(1806)、道光二十五年(1845)、同治四年(1861)、光绪丁酉年(1897)、民国二十年(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