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说,真正的艺术家是这个世界上最疯狂的人。面对常人眼中平凡无奇的生活,他们能发现别人看不见的美;面对世俗的眼光,他们为了内心的艺术信仰宁可一身破衣;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们绝不会妥协自己的创作。

常玉,就是这样一个为艺术疯狂的人。

一、家世殷实的公子哥却在法国颓废度日

常玉,原名常有书,1900年出生于四川南充一个家境殷实的家族。父亲是画家,母亲是本地大户人家的大小姐。

常玉是这个家的幼子,两个哥哥分别经营工厂和丝绸厂,家道极富。常玉从小就展现出极高的绘画天赋,14岁时便拜名家学习绘画,17岁考入上海美专。

1919年,常玉赴法国巴黎留学。当时正是中国留法潮流的鼎盛时期,来自中国的留法生充斥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常玉与其他中国学生不同,他并没有选修正规的美术课程,而是过上了轻浮颓废的生活。

每天,他或在咖啡馆与不同肤色的女郎调情,或在公园的长椅上看一天的《红楼梦》,晚上则徜徉在各色歌舞厅寻欢作乐。

家中定期汇来的巨额生活费,足以支撑他衣锦还乡。也正因如此,常玉在巴黎结识了众多外国画家和文人,接触到前卫的绘画理念。

他会在咖啡馆遇到穷困潦倒的波兰诗人,也会在酒吧邂逅英俊非凡的西班牙舞蹈演员。常玉总有办法与不同国籍的艺术家打成一片,哪怕语言不通,一杯香醇的红酒也能让他们热烈讨论起绘画与文学里的这个那个。

常玉爱和这些“洋泼托”闲谈,也爱聆听他们神往中国的诗意山水。常玉便拿出速写本为他们画起天目湖畔的渔船,长江边的木兰花。他们看着纸上飞速浮现的墨迹,忍不住发出赞叹。

一天,常玉又和几个中国留学生闲逛在巴黎圣母院外的咖啡街,有人问他:“哥们儿,你就没想过回国发展吗?留在法国也不是个事儿啊!”

常玉呷了一口苦咖啡,笑道:“我才不回去呢!外面天天打仗,我回国能有这自由自在的日子吗?你想想,每月家里给我寄这么多钱,够我在巴黎搞艺术了!”

话虽如此,但常玉心底也明白,他终究要面对自己艰难的创作道路,他必须在这异乡他乡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

二、偶遇白人女友,沉醉在裸女创作中不能自拔

有一天,常玉在歌舞厅认识了一位名叫玛索尔的白人女孩。玛索尔身材丰满,皮肤白皙,是少见的中国通。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不久便在巴黎教堂举行了婚礼。

婚后,常玉的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变。他依然我行我素,画室里时常能看到不同肤色的女模特在他面前脱得只剩内衣。

常玉会请她们摆出不同姿势,或正面站立,或侧身近坐。他专注地凝视,笔尖飞速地在画纸上挥洒。

这天,常玉正在为一个黑人女郎速写人体素描。模特是一个刚从非洲来的留学生,乌黑的皮肤在屋内光照下反射着宝石般的光泽。

常玉正全神贯注地勾勒她手臂姿态的线条,这时,玛索尔端着红酒杯走进来,冷眼瞧着屋里的景象。黑人女郎羞涩地用衣服遮住身体,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