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公交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在网络上的声誉突然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不赚钱。部分城市披露了财务报表,显示亏损惊人,被打上了类似经济毒药和财政黑洞的标签。但事实上,几乎所有城市的地铁都是在亏损运行,唯一能够做到持续盈利长期赚钱的全球只有香港。其中,真正的营收大头居然来自物业租赁和附属管理业务,玩的还是房地产。无论是公交还是地铁,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亏损是常态,赚钱才是新闻。利润率、赚钱能力等金融属性从来都不是评判公共交通是否优秀的标准。
如果公共交通真想要赚钱,那么涨价就可以了。但中国不涨价的原因很简单,相比赚钱这件事,保障基层人民的出行权利更加重要。事实上,许多火车、地铁和公交线路存在于中国,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们是社会福利的一种形式。国家高层允许这些线路存在,公共交通如此丰富,就是为了让人们“薅羊毛”,享受实惠的出行服务。但有些人却只看到公共交通的亏损,指责他们无法赚钱。例如,中国高铁不是无法盈利,最繁忙的京沪高铁创造了巨额净利润。但作为老百姓,一边享受公共服务,一边又担忧公共部门无法盈利,指责他们的亏损,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