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生在消化道的癌

几乎占据所有癌症的半壁江山

中晚期治愈率还不足30%

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男子肚子不舒服

胃肠镜下鉴真凶

浙江宁波的苏某今年55岁,很喜欢吃榨菜、咸蟹等腌制食品。今年7月 ,他发现自己近一个月都在拉肚子,于是去医院做了胃肠镜,检查结果提示:“食管黏膜改变”“胃体Ⅱc病变(胃体凹陷型病变)”。

随后,医院为苏某同时安排了放大胃镜精查和内镜治疗。 通过胃镜精查,专家在苏某的胃体上部后壁发现了一处较明显的病灶、食管胸段两处病灶,除这三处外,在胃窦大弯和食管近贲门处均又发现了一处极不明显的病变。医生初步 判断以上五处病灶均为早期病变,符合内镜治疗适应症,便为其逐一进行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消化道早癌经过内镜下综合评估,包括大小、表面微腺体和血管情况、分化类型、有无溃疡、浸润深度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风险极小。”医生介绍,“这种情况下通常在治疗的时候只需将病变所在区域的黏膜完整剥离即可实现类似外科手术的治愈性效果。”

术后两天,苏某已经康复出院。医生表示,尽管这五个“炸弹”已拆除,但其他区域仍有长肿瘤风险,一定要定期复查胃镜,长期随访。

据介绍,消化道肿瘤通常包括食管癌、胃癌以及肠癌。近年来,它们都位列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肿瘤疾病前几位。

成都一男子反复打嗝

一查竟是癌

另据此前报道,50岁的何先生偶尔饭后或吃饭噎着时会打嗝,打嗝时间最多持续几分钟。但几个月前,他突然发现,自己打嗝的次数开始增加,并且每次打嗝都很难止住打嗝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不仅如此,在此期间,他的上腹部也时常出现隐痛,同时还伴随着腹胀。起初,他没有当成一回事,但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症状并没有缓解,于是他便前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医生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首先考虑是消化道疾病,于是给何先生开了胃镜检查。但不幸的是,通过胃镜检查,何先生被确诊为进展期胃癌,也就是俗称的中晚期胃癌。

此外,除了胃癌以外,只要是胃肠道病变都有可能导致膈肌痉挛,引起打嗝,比如食管癌打嗝是食管癌比较常见的一种伴随症状,如果出现长时间打嗝并伴有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闷胀不适、咽喉部干燥感等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做内窥镜检查。

诱发消化道癌症出现的高危因素

食管癌,又称食道癌,是指食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的一种。食管肿瘤最喜欢滚烫的食物。这个地方发生癌变,不仅会影响进食,还可能影响说话、呼吸。

消化道癌症与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据相关研究表明,热烫饮食、腌制饮食、辛辣饮食、油炸饮食、高盐饮食、霉变饮食、快速进食、不规律进食等都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除了这些饮食习惯外,遗传、饮酒、吸烟也是诱发消化道癌症出现的高危因素。

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这些人要特别注意

“如果发现得早,消化道早癌的治愈率在90%,而一旦进展到中后期,治愈率则不到30%,所以早期的诊断十分关键。”医生提 醒道,“但消化道早癌往往没有任何早期症状,早期检出率非常低,等到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消瘦等表现时,往往已经到了中后期,此时再介入治疗,就会大大降低治愈可能性,人也更加受罪、花费也更多。”

目前能识别消化道肿瘤,尤其是消化道早期癌变的检查手段,就一招——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可直观的观察整个消化道粘膜情况,粘膜病变及粘膜下病变都不能逃脱其“法眼”,并且可进行可疑部位的组织活检,从病理上达到百分百确诊病变性质的目的。

除了常规普通胃肠镜检查以外,还可行消化道内镜精查,利用放大内镜及染色内镜优势,发现普通内镜下不易发现的早期病变,可达到内镜下对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区分,还可以指导精确活检。

医生提醒大家:“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或者是家族中有人曾患过消化道肿瘤,以及重度吸烟、饮酒、喜烫食、腌制食物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消化内镜检查,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也尽量保证平均两三年能做一次内镜检查,以确保能够尽早发现消化道肿瘤,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