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的旗舰,“莫斯科”号,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和爆炸中沉没,成为引起全球瞩目的头条新闻。这起事件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当地时间4月13日深夜,乌克兰方面传来一系列散碎的消息,称其发射的“海王星”反舰导弹命中了俄罗斯海军的“莫斯科”号巡洋舰,引发了巨大的爆炸和破坏。

“莫斯科”号巡洋舰,原名“光荣”,于1979年下水,1983年开始服役,后于1995年更名为“莫斯科”。这艘排水量超过10000吨的巡洋舰一直是俄罗斯海军在黑海地区的象征,拥有强大的防空反导能力,但却在这次事件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号的防空武器并未综合到舰的统一指控回路中,使得防空系统无法有效协调和分配武器。这导致在面临乌克兰导弹攻击时,舰员需要高超的操作水平才能发挥防御系统的作战效能。

乌克兰方面使用的“海王星”反舰导弹,作为苏联研制的kh-35“天王星”反舰导弹的姊妹型号,虽然并非“超纲题”对于“莫斯科”号来说,但在缺乏有效的防御情况下,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关于“莫斯科”号的设计和使用情况,尽管在技术上存在一些缺陷,如舰体结构的混合使用钢材和铝镁合金,在高温下可能软化影响舰船强度,但这也是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全面改进的结果。

在过去的观察中,曾有人登上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瓦良格”号,发现舰上存在洗消喷淋装置损坏、舱门需要绳缆固定等问题,这也反映出俄罗斯海军在训练和装备维护方面的糟糕情况。

然而,“莫斯科”号的沉没并非仅仅是由乌克兰导弹攻击引起的。俄罗斯国防部在事后发布的消息中声称,由于前弹药爆炸引发火灾,船体受损,失去稳定性,在拖带途中沉没。这一表态试图通过天气原因解释舰船沉没,然而类似的情况更多是严重战损后军舰的常态,而不仅仅是天气状况所致。

无论是导弹攻击还是舰上爆炸,通常情况下都不会直接在水线以下炸开大洞,导致军舰可以在海上漂浮一段时间。但一旦舰员开始撤离并进行拖带,舰上的结构损坏将导致越来越多的进水,而缺乏足够的损管人员处理,最终可能导致军舰沉没。

回到俄乌战争的话题,这次“莫斯科”号的沉没对于参与军事行动的俄军士气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军舰命名的重要性也因此显露无疑。类似于二战前纳粹德国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在二战爆发后更名为“吕佐夫”号,以避免对德国士气的负面影响,如今的俄罗斯也不得不承受一次这样的冲击。

尽管黑海舰队的规模和实力在乌克兰海军面前明显占优,但乌克兰在过去的几年里也未曾停歇地强化海军力量。然而,这次“莫斯科”号的沉没并未根本改变俄乌海上力量对比,而战争的走向更多取决于乌东地面战场和各国之间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