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翅亚目—蜻蜓科(上):旗帜蜻蜓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古翅下纲

蜻蜓总目

蜻蜓目

差翅亚目

蜻蜓总科

蜻蜓科(蜻科)

蜻蜓科(学名:Libellulidae)又名蜻科,是差翅亚目最大的一科,分布在全世界,总计超过1000种。

1.锥腹蜻属

锥腹蜻属(学名:Acisoma)是蜻蜓科下的一个属。

粗腰蜻蜓(学名:Acisoma panorpoides),又名锥腹蜻,是锥腹蜻属的一种蜻蜓。

(1)形态特征

腹部长17~19mm。本种是外观特殊的小型蜻蜓。雄虫体色水蓝色;胸部黑色斑纹特殊。雌虫体色黄褐色或绿褐色;黑色斑纹雌雄相同。无近似种。

(2)生态习性

成虫出现於4至11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池塘、水田、沼泽等静水环境。

(3)分布

它们分布在阿尔及利亚、安哥拉、波斯尼亚、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乍得、科特迪瓦、埃及、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印度、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南非、多哥、乌干达、赞比亚及津巴布韦,也有可能在布隆迪、肯雅及坦桑尼亚出没。它们栖息在亚热带或热带的潮湿低地森林、大草原、丛林、河流、湿地、沼泽、湖泊及淡水泉。

2.黄翅蜻属

黄翅蜻属(学名:Brachythemis)是蜻蜓科下的一个属。

黄翅蜻(学名:Brachythemis contaminata)是蜻蜓科黄翅蜻属下的一种蜻蜓。

(1)特征

雄腹部长20.0 mm,后翅长24.0 mm;雌腹部长21.0 mm,后翅25.0 mm。翅透明,翅脉及翅痣红褐色,翅大部分琥珀色,翅端和后缘色淡。足黄褐色,具黑刺。腹部黄褐色或红褐色,斑纹的有无及形状常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

在沼泽、野草丛生的池塘和流水缓慢的溪旁等地出没,雄虫会将身体和腹部向上倾斜。

雄性脸为橄榄色,眼睛上面褐色,下面蓝灰色。胸部橄榄棕色至红棕色,上面有两个红棕色的横向条纹。腿深褐色。翅膀透明,叶脉微红。前后翅都有明亮的橙色补丁。腹部为鲜艳的红色。雌性脸为黄白色,眼睛上面浅棕色,下面蓝灰色。胸部浅黄绿色,背部中央的有一条褐色窄条纹,另外有一条深棕色的横向条纹。腿与雄性相似。翅膀透明,没有雄性的橙色斑点,后翅黄色。腹部浅青褐色,背部中央有一个黑色的条纹。

这种蜻蜓喜欢生活在污染的水域,如排污沟渠、池塘和贮水池等。有时在污水处理池会聚集超过1000只的群。它们飞行时很贴近地面,栖息在水草上。在池塘,沼泽和贮水池育种。

(2)分布

中国(广东、福建、香港、江苏、浙江、云南、台湾),阿富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印度,老挝,越南,斯里兰卡,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泊尔,菲律宾。

3.旗属

旗属(学名:Celithemis)是蜻蛉目蜻蜓科下的一个属,主要分布于北美洲。

万圣节旗帜蜻蜓(学名:Celithemis eponina)是蜻蛉目下的一种蜻蜓。

(1)形态特征

万圣节旗帜蜻蜓是在北美发现的一种蜻蜓。翼展38和42毫米。看上去非常类似于蝴蝶。翅膀橘黄色,虽然它的标记是深棕色,而不是普遍认为的黑色,在完全橙黄色的翅膀上有深褐色的条带,当它们栖息在杂草茎的顶端其典型的位置,挥舞着翅膀像一面信号旗在招展,这就是它的“万圣节旗帜”(Halloween Pennant)英文名称的来由。亚成年的蜻蜓有黄色斑纹,包括在后面的条纹,而成年旗帜蜻蜓是淡红色斑纹,尤其是在脸部,雌性只是偶尔会有这些红色标记。万圣节旗帜蜻蜓能够在雨天和强风中飞翔。天热时,它们通常会使用翅膀保护胸部,为其遮荫。

像所有的昆虫,两性的解剖结构是相似的。万圣节旗帜蜻蜓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它们的头可以转动,包含咬的口器,触角和非常大的眼睛。这些眼睛在中线有一个或两个点满足并占据头的较大部分。该天线是相当短小,含有少量的感觉器官。感知器官在生活中的作用有限。胸部有微弱的腿,四个翅膀。这些羽翼未连接并独立运作。当万圣节旗帜蜻蜓休息时,翅膀以90度角附在身体上。六条腿杂散开用于把握物品。很少步行。在飞行中,腿收缩在身体旁以免受风。腹部长而扁平。全身(减去腿部)缺乏毛发,但相当丰富多彩。

万圣节三角旗的特性取决于蜻蜓的性别和年龄。幼虫(也称为若虫或稚虫)可以长到5至6厘米,并有黄绿色。直肠腔包含鳃,并且可以通过它们用来喷射水。当脱颖而出成为成虫后,角质层变厚,雄性长出鲜艳的色彩,如红色、黄色和棕色,在每个翅膀的前缘有红色矩形点。雌性黄色。

(2)生活习性

生活于沼泽池塘,湖泊,水坑和流速缓慢的溪流,常栖息在杂草茎。幼虫生活的地方很广泛,如河流、小溪和瀑布,也可以生活在陆地的一些地方,如树洞和凤梨叶基部。

一般捕食寡毛类蠕虫、腹足类、甲壳类和蝌蚪,甚至捕食鱼类。常雌雄成群,在水边飞行,交尾后,雌虫产卵于水草中。

(3)繁殖方式 ①产卵方式

万圣节旗帜蜻蜓在早晨产卵,卵产在开阔水域,交配通常发生在早晨8点至10点半。雄性通常会栖息在在池塘边的杂草丛中等待雌性到来。产卵方式,就是所谓的蜻蜓点水:蜻蜓将腹部末端贴近水面,直接产卵于池水中,任由卵沉入水中;这些卵附着在石头,植物的茎或藻类上。

②前稚虫

蜻蜓幼虫称水虿,蜻蜓的卵在刚孵时有一特殊的型态,六只脚、头部都跟身体缩在一起,像只没脚小虾米一样,不怎麼活动,称这阶段为“前稚虫期”。这一阶段非常的短少则三、五秒,多则两、三分钟,前稚虫的背部就会裂开,第一龄稚虫就蜕皮而出不久它会慢慢的将头及六只脚伸展开来自由活动。

③稚虫期

蜻蜓稚虫随着种类不同而各有不同的龄期,从8~16个龄期都有,整个稚虫其所需时间依照不同种类及季节而有所不同,从一个月到三、四年都有,蜻蜓稚虫都是水栖昆虫,尚无发现陆栖性种类。

水虿靠腹部内直肠鳃呼吸水中容氧,因此会藉著从尾端缓慢吸水、排水来呼吸,平常除六只脚可供爬行之外在紧急时刻则会则会将腹部所吸的水向后喷出,所产生的作用力会带动它们向前快速移动以达避敌或捕食的作用,通常水虿为了避天敌以及捕食猎物,体色跟环境都很接近,形成一种保护色。栖息於溪流蜻蜓幼虫主要以蜉蝣稚虫、石蝇稚虫、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以及一些小鱼为食,栖息于静水域的种类则主要以蝌蚪、小型虾类、小鱼、水蚤、体型较小的蜻蛉稚虫、仰泳桩、孑孓、摇蚊等双翅目幼虫为主食。稚虫天敌则是鸟类、大型杂食性鱼类、红华娘、负子虫、龙虱等。

④成虫期(羽化)

水虿经过多次蜕皮,成长到终龄稚虫,可以看到期胸部会有明显的翅芽,这是与其他龄期稚虫的一个简单的区别方法。通常蜻蜓的终龄稚虫会在羽化前几个小时爬出水面附近的地方,如枯枝、植物叶子、石块、围墙、桥墩等物体都可供蜻蜓稳定攀爬以进行羽化,大多数蜻蜓於夜晚羽化,少部分蜻蜓成员在清晨羽化。刚羽化的成虫通常体色很淡,翅膀很薄且有强烈金属反光,等过一天之后,成虫体色就会加深,翅膀也会变硬且没有明显反光,未成熟的成虫要经一些日子才会变成刚羽化的蜻蜓,少则十日内,多则一、两个月以上,从未成熟到成熟过程外部型态上都会有差异,而且绝大都数蜻蜓的雌、雄虫在外观上也不一样,所以同一种蜻蜓成虫不论雌、雄或不同的生长时期会有很多不同外帽,这就是所谓的“多态型”。

(4)分布范围

在北美中部和东部常见,特别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在那里它们一年四季皆可生存。在该区域内的北部,繁殖季从6月中旬到8月中旬。分布的范围可以远到加拿大南部、新墨西哥州西部,直到落基山脉以东。

4.蜻属

蜻属(学名:Libellula)是蜻蛉目蜻蜓科下的一个属, 分布于北半球温带。

(1)玳瑁斑蜻蜓

玳瑁斑蜻蜓(学名:Libellula angelina,日语:鼈甲蜻蛉)是蜻属下的一种蜻蜓。

①形态特征

雄性成虫体长37-45毫米(1.5-1.8英寸),腹长25-31毫米(0.98-1.22英寸),雌性较小腹24-28毫米(0.94-1.10英寸)。因为翅膀的斑纹类似龟甲,所以在日本又被叫做“鳖甲蜻蛉”。雄性成虫通体黑色,雌性腹部有黑色条纹,体色基本为黄褐色。

体型中等大小,前缘室与亚缘室的横脉常联成直线;翅痣无支持脉;前后翅三角室所朝方向不同,前翅三角室与翅的长轴垂直,距离弓脉甚远;后翅三角室与翅的长轴同向,通常它的基边与弓脉联成直线。臀圈足形,趾突出,具中肋。稚虫多在静水下爬行觅食,它具有匙形下唇,其上有侧刚毛和颏刚毛,这是取食的利器。

②分布

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北部),日本(本州,四国,九州和近海岛屿)和韩国。经常栖息于旷野、池塘、河流等处。生活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经常看到飞越夏季淡水池塘。

③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红皮书名录:ver 3.1,2006年昆虫纲蜻蜓目——极危(CR)。

(2)基斑蜻

基斑蜻(学名:Libellula depressa)是蜻蛉目蜻科蜻属下的一种蜻蜓,主要分布于欧洲的英国南部及威尔士,其翅长约为7公分。基斑蜻每年约于五月至八月间最为活跃。

①栖息环境

基斑蜻多栖息于平静的湖边及池塘边,并会捕食各种细小的昆虫,例如蚊、蝇等。基斑蜻腹部扁平宽阔,雌性腹部呈棕色,有两条黄色斑带;雄性基斑蜻的腹部则呈浅青色。由于雄性基斑蜻腹部呈青蓝色,所以它亦容易被误认为粗灰蜻(Orthetrum cancellatum)。所有基斑蜻的四张翅膀都呈三角形,翅纹为深棕色。

②生态行为

基斑蜻拥有高速的飞行能力,当基斑蜻要在水面上寻找猎物,或者雄性基斑蜻间要进行互相竞争,又或与其他蜻蜓发生冲突时,它们均会作出快速的俯冲及猛攻。基斑蜻行动迅捷,属于颇难接触的蜻蛉品种,但它们倾向于晴天时栖息于木林之间,因此只要在木林中加以追踪,便能较易观察到它们的行为。

(3)石青蜻蜓

石青蜻蜓(学名:Libellula incesta)是蜻蛉目下的一种蜻蜓,分布于美国东部与加拿大东南部。

①形态特征

体型中等大小,前缘室与亚缘室的横脉常联成直线;翅痣无支持脉;前后翅三角室所朝方向不同,前翅三角室与翅的长轴垂直,距离弓脉甚远;后翅三角室与翅的长轴同向,通常它的基边与弓脉联成直线。臀圈足形,趾突出,具中肋。

②生活习性

稚虫多在静水下爬行觅食,它具有匙形下唇,其上有侧刚毛和颏刚毛,这是取食的利器。

③栖息环境

经常栖息于旷野、池塘、河流等处。生活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经常看到飞越夏季淡水池塘。

④分布范围

分布于美国东部和南部的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新不伦瑞克省。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