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现代化的军队为普通士兵配备战术背包,用于背负所需的补给、弹药和医疗用品等。

战术背包不仅可以充当物品的挂架,还能在包的侧面、上方挂置或放置很多东西,包外也有可利用空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缅军连为37万陆军人员配备一个背包都做不到。

在果敢同盟军与缅军的军事冲突中,缅军经常被迫举手投降。这时,缅军通常会拿出背篓或竹筐,甚至人手一个。人们不禁要问,军队中每个人都带一个竹筐有什么用呢?原来,这种竹筐在缅军中充当了“战术背包”的角色,也许可以称之为“战术竹筐”或“战术背篓”。

同盟军在检查这些竹筐时发现,其中包含吃饭用的饭盒、睡觉用的塑料布、拖鞋、手纸等杂物,甚至还有弹药。目前,除了最精锐的十个机动师,大部分缅军部队被称为“地方师”,装备和待遇都很一般,甚至连背包都配不齐全。这些地方师部队只能就地取材,用当地常见的竹子为自己编筐,用于携带弹药和个人生活用品等。

此前甚至有同盟军在竹筐中发现用塑料袋装着的米饭的消息,可见这些缅军的生活条件非常差。缅军的待遇一般,装备也只能说是凑合。此前发生过俘虏五名缅军,但这些士兵却手持三种不同型号的步枪的情况。

此外,缅军的军服整体上也都很破旧。相比之下,同盟军在34平方公里的红岩乡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革新自强,装备进步显著,现代化的战术背包已非难事,而在对比之下,同盟军的屡战屡胜原因,便显得尤为突出。

这便是我们自力更生、奋发向前的结果,也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追求卓越的体现。当我们审视同盟军的胜利,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他们仍能屡创佳绩?这正是我们自力更生、奋发向前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