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肯定听过“魔幻现实”这个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词的发源地是拉丁美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拉丁美洲诞生,由此催生出一股“魔幻现实”的旋风,吹向世界文坛。

诺贝儿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坦言自己作品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很大。

那么什么是魔幻现实?官方的解释很长,其实在我看来,魔幻现实就是用现实的笔调,写出魔幻的东西。

而魔幻现实能诞生在拉美,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很多在我们看来很“魔幻”的事情,却是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

比如阿根廷,国力是曾经排名世界前10的强国,一度被认为将会与美国共同统治世界经济。

但是现在,根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该国的贫困率达到了40.1%;今年10月,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8.3%,而1-10月,整个国家的通胀率更是达到了恐怖的142.7%,创下32年以来的新高,也成为世界上通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2年,阿根廷政府累计负债2700亿美元,占比超过GDP的40%。

从比肩美国,到负债累累,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魔幻”阿根廷的百年经济兴衰。

“你富得像个阿根廷人”

“你富得像个阿根廷人”

拉丁美洲都有被殖民的历史,阿根廷也不例外,1816年阿根廷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此后40余年,阿根廷一直在摸索属于自己的经济道路。19世纪60年代,阿根廷举全国之力押注当时的风口赛道,农牧养殖业。

说到农牧养殖,就不得不提到阿根廷的自然条件,阿根廷国土面积广阔,是世界第八、南美第二。整个地势西高东低,中间非常平坦,水系丰富,潘帕斯草原水草丰美,是世界知名的牧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说,阿根廷的自然条件,天生就适合搞农牧业。所以在举国之力投入之下,阿根廷的经济也一路开了挂。

1870年至1890年的20年间,阿根廷出口率以每年6%持续增长,阿根廷也一度被称为“世界粮仓”。

一战前,阿根廷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传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并且连续43年经济增长率高于6%!

富起来的阿根廷,也开始把钱投向改善民生方面。1913年,阿根廷就开通了第1条地铁,当时日本和欧洲都要去阿根廷学习观摩。

阿根廷的识字率,在一战前就达到了65%,它的大多数邻居在50年后才达到这个水平。

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4个国家,其一就是阿根廷。欧洲甚至用一句话来形容有钱人:你富得像个阿根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几乎把欧洲锤烂,但阿根廷远在南美,几乎没有受太大的影响。

布宜诺斯艾利斯一跃成为南美的“巴黎”,阿根廷人均拥有汽车和电话的数量,分别超过了法国和日本。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产生一种非常“魔幻现实”的感觉,作为曾经能够和美国掰手腕的国家,为啥忽然经济就一路俯冲向下了呢?

摇摆在贝隆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

摇摆在贝隆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

1930年代,阿根廷爆发军事政变,自此开始了10多年的动乱,直到1946年,贝隆上台成为阿根廷总统,结束了10多年的动荡。

而阿根廷的经济,也就此进入了“贝隆主义”的时代。什么是贝隆主义呢?简单说就是民粹主义。

贝隆上台后,面对着好几个棘手的问题:

第一,阿根廷的经济严重依赖出口,但是两次世界大战把欧洲砸得稀碎,欧洲作为曾经最大的买主,已经无力从阿根廷进口商品了。

第二,阿根廷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新的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第三,受到出口减缓,经济转型的拖累,阿根廷的国民福利在逐步下滑,群众怨声载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困局,贝隆开出的药方首先是国有化,把大型工业企业、公共设施全部收归国有,以举国之力推进阿根廷工业化。

其次,为了保护国内的工业发展,贝隆把外国资本全部赶了出去,并且不许进口国外的工业产品。

这种保护主义,和后来日韩等国的保护主义还有区别。日韩等国是为了保护某个产业,让产业发展起来后在世界上和他国一争高下。

而贝隆的保护主义,则是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完全靠阿根廷自己的内循环。

导致的后果是,虽然阿根廷的冰箱、电话等工业产业起来了,但是企业运作效率极低、缺乏市场竞争,根本没法和其他国家的产品抗衡。

再次,贝隆主要靠工人和贫民上台,所以上台之后就对资本主义重拳出击。他大力推行国有化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反对资本主义。

并且,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基本盘”,贝隆推出了空前的社会福利政策。

比如,在第一任期内,他就盖了50万套房子,给低收入群体保障居住;同时他大搞基建,兴建学校医院,提高最低薪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贝隆提高民众福利当然是好事,问题是以阿根廷当时的财政状况,根本兜不住这么大的投入,结果为了维持财政,就不得不疯狂印钞,导致通货膨胀爆发,民众怨声载道,贝隆下台。

贝隆下台之后,反对者上台又全面实行极端自由主义,把国有企业改为私有企业,同时降低福利、减少公共开支、财政紧缩,又导致经济快速衰退,民众又开始呼唤贝隆主义。

这就导致阿根廷的经济政策一直在贝隆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之间不断切换,一直在走极端,即便偶尔有所改善,但是总体还是不断衰退的,到了20世纪末,人均收入只剩日本人和意大利人的一半不到。

而进入21世纪,阿根廷仍旧是左右摇摆,经济始终没有持续稳定的增长。

回顾阿根廷的百年历史,其经济从高峰迅速跌落有太多原因,但是经济政策的左右横跳,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

统治者为了赢得选票,用民粹拉拢选民,上台之后一番骚操作,导致财政和外汇的窟窿越来越大,为了弥补巨额赤字,只有不断对外举债,对内超发货币,引发经济崩溃后,换人上台。

新人又完全转向自由主义,削减政府开支,加征税收,从而又引发民怨,此时贝隆主义又再度复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家库兹涅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4种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日本和阿根廷。

阿根廷,一个拥有如此优越的先发条件的国家,却在一连串因素中最终走向平庸甚至衰退,这对于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