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霞、夏玮、巫若宁都是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的新村民,他们的家乡虽不在彭州,但他们却把事业的重心都放在了彭州,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赖小霞打造的茶空间

冬日暖阳,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赖小霞在她打造的“竹影里”茶空间悠闲地品茗,窗外苍翠欲滴、景色如画。

赖小霞跟彭妹妹娓娓道来留在金城社区创业的原因。“我们来彭州玩,一直住在金城社区的民宿,甚至在这里过年,被金城社区的人文所感动,所以和先生决定在这里投资,做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金城事业。”

赖小霞是四川井研县人,她十分热爱茶文化和瓷文化,曾先后到台湾、福建、云南等地研习茶艺,还在台湾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并共同创办了成都“紫金园”茶空间、“拙茶”美学茶空间和“白茶传统制作工艺演习所”。

赖小霞开设茶文化公益课程,联合众多非遗技艺传承艺术家,如简铭照、蔡荣佑等共同举办了台湾陶瓷艺术展览,将传统文化在跨界融合中绽放出新活力,并承接、承办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百名陶艺家进彭州”等活动,将四川茶推广至全国,为彭州的文旅宣传作出贡献。

“除了茶空间,我们还建了一个柴烧窑口,将邀请台湾陶艺家来‘竹影里’常驻,打造一个可以围绕茶文化联动传播的沉浸式空间。”说起未来的规划,赖小霞希望在茶文化上能够呈现一个不一样的闭环产业,也希望能带动附近村民一起把茶事业、陶瓷事业做得红红火火。

夏玮追寻的新起点

与赖小霞的悠闲不同,夏玮正在自己租赁的院子里忙个不停,院子装修接近尾声,电影般的场景感已初步呈现。今年31岁的夏玮家乡在四川省绵阳市,疫情之前做全球旅拍,疫情之后创业重心就放在了成都。

夏玮(右)夫妻

一次偶然的旅行让夏玮留在了金城社区。他说:“一走进金城社区就感到很惊讶,干净的村道、宽敞的马路,极具特色的民宿还有热情的村民,都让我舍不得离开,当时就想在这里找个院子留下来。”

心想事成,夏玮很快就租下院子进行乡村家庭生活场景打造,这里既是他们夫妻俩的家,也能满足拍照摄影的需求。他准备用自媒体的方式把桂花镇春天漫山遍野的樱花、夏天潺潺流动的溪水、秋天层林尽染的彩林、冬天银装素裹的雪山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乡村的美好。

同时,夏玮还计划把金城窑悠久的“窑烤烧造”文化与当代年轻人喜欢的“窑烤烘焙”文化相结合,打造一家专注做窑烤面包、窑烤披萨的乡村面包店。用当地深山蜂蜜培养的天然酵母、烟熏腊肉、跑山鸡蛋、猕猴桃等原材料,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健康烘焙面包。

“我们把计划提交给社区后,被纳入社区的整体规划。桂花镇政府也积极帮忙申办营业执照、食品安全许可证,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彭州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倍感温暖。”夏玮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愿意回归乡村,一同建设美好新农村。

巫若宁事业的腾飞地

巫若宁,四川成都人,2020年,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把成都的工厂搬到山里来。于是,在金城社区这片青山绿水间,巫若宁建起了“方塘·蜀中糖门”。

巫若宁出生在传统糕点制作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不但掌握了传统糕点工艺,还研制出广受新老顾客欢迎的“黑金酥”“芝麻糕”“牛牛烧”等食品。

金城社区水质好、空气清新、社区治理优秀,巫若宁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方塘·蜀中糖门”,把一个废弃的石棉瓦厂房改造成为拥有配料间、搅拌间、成型间、烘烤间、冷却间、包装间等多功能和多体验发展的工厂。

巫若宁告诉彭妹妹:“我希望‘方塘·蜀中糖门’是以一个公共建筑的姿态存在,而不是封闭的工厂建筑,是一个可以集生产、体验、参观、美食等于一体的工厂。”

在“方塘·蜀中糖门”,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流程,通过毫无遮挡的透明落地窗,每个细节尽显眼前。“我带很多客人朋友来工厂,他们都说,这里更像是一座设计古朴、充满乡野趣味的美食博物馆。”巫若宁说,她希望消费者能沉浸式体验在乡野做美食的全过程。

现在,“方塘·蜀中糖门”形成了集农副产品种植、生产加工、成品展销、制作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新消费场景,年营收约400万元。

近年来,桂花镇广纳英才促进乡村振兴,试点运行“新村民成员准入标准”,引进李烨、余勇等专业型人才32名;岳付飞、周小明等返乡人才已成功打造“共享社区”“无人机”等新经济场景。

深入开展“风筝行动”鼓励产业人才回乡建设,组织企业、镇村干部定期召开方桌联席会议,交流讨论毕业生情况、人才引育需求及产才合作意向,引进专业人才47人,吸引50余名本地外出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乡村振兴,离不开见识广、理念新的人才,桂花镇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为乡村振兴汇聚合力,谱写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来源:彭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