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村出身的刘汉清,16岁那年高考夺魁,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成为当地第一个上985高校的学生,村民们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光大家乡。

刘汉清从小数学天赋惊人,初中参加的各类数学竞赛屡创佳绩。上大学后,他立志要成为第二个陈景润,决心对数学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此,刘汉清开始疯狂地潜心研读数学类书籍,甚至不顾本专业课的学习。他的房间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和符号。每当有不懂的问题,刘汉清总是去数学系请教老师同学。

“那个刘汉清真是数学狂人,我都不敢和他说话,生怕被他的公式淹没。”本专业的同学开玩笑说。

然而没人知道,在刘汉清一片空白的桌面笔记本里,他其实在设计一个远比现有理论更加宏伟完整的“刘汉清猜想”。他相信,只要这个猜想被证明,自己的名声将响彻世界。

可惜刘汉清太过执着。到大三下学期开始,眼看一堆不合格在即,刘汉清的父母三番五次找人劝说,希望儿子能稍微关注下本专业,拿到毕业证再说。

“我现在走到了关键的节点,只差最后一步就能完成我的终身成就,您就当我是去打仗了,等我凯旋归来!”刘汉清一口回绝了家人的建议。

最终,连续不及格导致刘汉清无法毕业。学校开除了他的学籍,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在亲朋好友和村民们诧异的眼光中回到家乡。

一时间,对“985状元”不断风生水起的各种揣测与议论。有人说他考上名校是运气好,有人说他根本没那个真才实学。刘汉清对这些评价不以为然,自顾自继续他的“数学研究”。

回村后,刘汉清整日闭门不出,父母为他聘请了老师,希望能帮他补救数学上的漏洞。然而这些老师也都对刘汉清的成果不敢恭维——他提出的理论存在明显漏洞,无法成立。

“我只是还没完成最后一步!”刘汉清依然我行我素。他相信历史会证明他的伟大,哪怕现在所有人都不理解。

几年下来,刘汉清仍无实质进展。父母年事已高,弟弟开始接手照顾他们。而刘汉清的“研究经费”,也只能依靠400元的低保金度日。

如今,他已经在这条看不到尽头的道路上耗费了20个年头。当年的985高材生,如今混迹在社会最底层,成为邻里的谈资。

有人戏称他“刘破产”,又有不少好事之徒,窥视他的住所,想一探究竟这个“大才子”生活得怎样。

其实,刘汉清并不在乎他人的非议。他依然坚信,哪怕现在所有人都不明白,历史终会证明他的伟大。每天,刘汉清都会在灵感来时疯狂书写计算。

他甚至把整个房间都布置成了“数学研究所”的样子,墙上贴满了他以前的草稿和新写的推论......当灵感枯竭时,他又会一头扎进书堆,寻找可以支撑理论的证据......

这就是江苏农村出身的“数学神童”刘汉清激情四射但末路艰辛的20年。我们不知道,他的“事业”何时能完成,又或许永远不会完成。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这个有天分却一事无成的“传奇人物”身上获得启迪:欲速则不达,执迷不悟,终使人在激流中跌落谷底,而温和而明智,才是人生必经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