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南大街的街巷故事,你了解吗?

晋城老城,迄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老城城墙直到清朝末年,日寇侵华之前,还依旧宏伟壮观。抗战全面爆发后,老城遭到了日军炮火的猛烈袭击,城内绝大部分古建遭到破坏,老城城墙也被日军炸的面目全非,直到1958年才全部拆除。现在老城中流传下的72条街巷,仍向后人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 PART.01

老城街巷的命名

街巷命名:

主要有四种命名方式。一是以姓氏命名的街巷:如周元巷、石府巷等;二是以地理方位命名的街巷:如东大街西大街等;三是以文物古迹命名的街巷:如观巷、文庙巷等;四是以专用建筑物命名的街巷:如井谷洞、庙台底等。

南大街历史以来就是一条古老的商业街,街道两侧商业店铺林立,是早期最繁华的街道。

# PART.02

老城街巷的故事

文庙

因文庙而得名,文庙建于宋朝,毁于明朝末年,清朝雍正时期重建,再次毁于日寇侵华时期。现在的文庙巷已经成为以“国色艺术、国潮文创、国风时尚、国民潮玩”为特色主题的文旅街区。

东来巷

金代状元李俊民,别名叫鹤鸣老人,他的府邸便在这条巷子里,叫作鹤老府,“东来”摘自于他写的一首诗,寓意凤凰从东面来临,吉祥美好。

古人更注重精神文化淬炼,过有诗意的生活,当时忽必烈即位后,曾“三召两诏”李俊民入朝为官,都被拒绝了,他更愿意教书育人,此后李俊民长期隐居家乡,以兴办教育为已任,为晋城古代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高都寺

高都寺,晋城原来叫高都郡,唐伍德二年,也就是1400年前伍德皇帝将这里命名为晋城,高都寺的建设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现存南大街442号沿街建筑所具有的特色立面,主要分布于高都寺入口处,反映建国初期建筑风格。

三元巷

三元巷有两个来历,一个是说巷子里有三处留存比较好的院子;另一种说法取自“连中三元”,过去的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依次往上有三个层次,乡试(市级)、会试(省级)、殿试(都城),“元”指第一名,“三元”体现了读书人的美好愿望,这里过去有一个三元书社,李俊民就曾在这里教书。

司家巷

“司”在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在晋城比较突出、稀少。这里曾经有一户姓司的大家族居住,世代为官,明朝有一次科考中,同时有2个举人出于司家巷。

周元巷

周元的“元”就是一元复始的意思,就是在晋城,周家是第一的意思,周家一代传一代告诉后人,祖上是做大官的,是周大司马。大司马是汉代的官职,帮助皇帝管理政务,是中国古代武职的最高长官,汉代以后废除,这正与晋城历史吻合。

庙台底巷

它的意思就是庙台底下的地方,庙台是指古代的考院,考院是老城内最高的建筑,每年四月,晋城的学子都要到这里参加院试考试,院试第一名叫秀才。

铁窗巷

晋城老城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每逢下大雨,全城的洪水就会集中到这里,巷内就形成一条河,在古代,由于历史条件有限,街道均没有下水道,为了排水,这里的老百姓便在这条巷的东出口处挖了一个1.5*1.5见方的大坑,并从大坑下面打地道直到护城河,为了防止垃圾流入地下通道,便用铁条编成格子化窗户。

以后经过一代一代流传,这条巷演变成卖铁制品的地方,七八十年代一说买铁锅,就直奔铁窗巷。巷口有位冶铁文化的传承人,他们祖祖辈辈都在传承这门手艺,我们也要向他们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致敬。

石府巷

石府巷里有一个建筑包工头的府邸,当初建设老城时需要大量的砖瓦石料,可是从玉屏山等地炸山运送石料会影响当地的风水,便由这里的工人去北石店采买运输到这儿,支撑了老城建设的石材物资基础,后来官府进行嘉奖时,包工头认为这个可以作为他们的一个招牌,便取名为石府巷。

毛谷洞

毛谷洞的来历也有很多说法。一个是说里面曾经居住过一个大官,叫毛一志,是个举人,在外做官,十分勤政清廉,在堤坝上救灾的事迹被顺治皇帝知晓后奖励了他一顶帽子。去世后无路费返乡,康熙皇帝听说后赞誉他“清官第一”,后毛家有一副对联就是赞誉评价他的。还有一个说法是这边的人早年做小买卖,卖毛烟,后来生意做大了,大家就称这边为毛谷洞。

人和巷

相传古代这条街有几户人家开旅店,这条巷的位置极佳,是距县衙、府衙的中间地段,生意很好,几户开旅店的主人商量后,将这条街命名为人和巷,就是希望人来人往的旅客到这里要和和气气,也希望他们几个开旅店的邻居要和和气气,因为只有和气才能生财,只有和气才能兴盛。

团结巷

团结巷原名来家巷,清代时属武胜坊管辖。在团结巷中,有一座老牌坊。这座牌坊造型古朴,是老城内现存唯一的一座牌坊。相传,牌坊周边几个院落为杜怀瑜老宅,故又称杜怀瑜牌坊。

七府巷

相传古时这条巷子里住着一位姓张的员外,他家做的豆腐清香爽口,受到了众人的追捧。随着生意的扩大,光卖豆腐的就雇了七个壮汉,每到清晨天不亮,就会听到“张豆腐啊……张豆腐啊”,一个人吆喝了另一个人吆喝。慢慢的,人们就说,这张员外没有培养出府官,倒是培养了七个卖豆腐的“豆腐官”。因为“府”“腐”谐音,后来,人们就把张员外住的巷子叫做“七府巷”了。

观巷

历史曾有乾隆六下江南的故事,也曾经流传唐朝时唐玄宗上太行的故事,开元年间,唐玄宗曾在一座寺庙里歇脚,问询了身边侍从关于晋城的风土人情,所以后人把这座寺庙改名为“元妙观”,后来这条巷就简称为“观”巷。

大十字、小十字

晋城老城的标志地方,从地图上俯瞰其形状便可知其名由来。建城之初是州管县,州县一体,先有大十字,古代府衙(泽州府)就位于大十字西北角,府衙巷也因此得名。后来有了凤台县需建立县衙,小十字就是县衙所在的地方,小十字东谷洞之前曾为八路军办事处。

南大街的每条巷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不是当事人,无法很精确的去讲述它,只能根据流传下来的资料、线索、传说一点点探挖掘索,寻找历史的真相,触摸古建的温度,追寻古人的情感,寄托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那份踏实的归属感。

现在的南大街白天青砖灰墙、古色古香,晚上灯光闪烁、流光溢彩,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美食娱乐等于一体,担当着“城市会客厅”的重要角色,是“晋城历史文脉的传承地、城市特色风貌的展示地、游客休闲旅游的目的地、百姓幸福生活的宜居地”,真实地折射出了晋城欣欣向荣的繁荣生活。

商务☎/0356-8981555

来源 | 晋城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晋城城区旅游开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