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北京紫禁城,我想再瞧瞧北京的民间。于是我们乘坐公交车来到南锣鼓巷附近,据说这儿算是老北京胡同的其中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是因为我们走了支路的缘故,一进巷子,确实非常民间。看起来古旧又破落,此时夕阳西下,颇有一番枯藤老树昏鸦的感觉。

我母亲等人认为这实在没什么好看的,破胡同老房子破三轮车,这在咱老家村里多的是,有甚可看的。然而我却十分欢喜,我觉得相比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这是更有烟火人间味的特色地。它百十年前是这个样子,如今还是这个样子,行走其间,会有一种穿梭回书本里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这条长长窄窄的胡同中徘徊许久,看着那种临街小铺子亮起檐前的灯,闻着炒菜飘出的香味儿,望着路边旧自行车上的灰尘。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儿是北京?我们如今的印象里,总觉得北京是超级现代化的大都市,往往忽略了北京也是一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气息浓厚。

这样的街道,我曾在开封和平遥也有过相似感觉。我不喜欢商业化覆盖的大街,偏爱这种更有平常生活气息味的小巷。随着时代发展,在这种小巷生活的人应该会越来越少,最终成为历史的记忆。

在这条小巷子中匆匆行走的,也多是青年人居多,中老年很少,大概世界一直都是个轮回,习惯了老旧物什的中老年人对现代化的东西更感兴趣,而熟悉现代化的年轻人则喜欢逛寂寥的旧胡同。所谓游玩,就是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却看另外一种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以为南锣鼓巷就是这条街,心想,虽然确实挺有老北京风味儿,但仅凭如此,不至于出名吧。很快,眼前的情景便让我明白,原来我刚才走的是一条支线,真正的南锣鼓巷是一条人山人海的古街。

一进入主街,便感觉进入人潮。这里比胡同中要更加宽阔些,往来人群十分密集,以在北京生活的年轻人居多,当然,也夹杂了少数慕名前来的游客。

这就是一条夜晚游逛的步行街,两旁开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店,跟太原柳巷的食品街有点类似,这是属于北京地面上的夜生活之一。

由于全是人,也就不好再走走停停拍照,我们便随便看看逛逛,径直向前,最终走到南锣鼓巷地铁站准备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3月份的时候也曾在故宫附近步行了两公里,最大是感觉是北京有些街区虽然老,但却十分干净整洁,北京不愧是大城市,这种洁净在北方城镇中是比较少见的。

我们因为想省点钱,所以吃饭基本都是回通州区吃的。在北京五环的超市和寻常街边小店,发现物价并没想像中的高。我甚至感觉有些物价比太原要便宜。当然,北京的商业区确实贵,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商场中,一碗面条要至少30以上,虽然环境不错,但价格实属劝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坐地铁,需要有一副好身板。我们周末两天总遇到地铁高峰期,那拥挤程度实属开眼。但不得不说大城市的人既聪明又脾气好,不会给自己惹麻烦。我在遭遇身后强烈拥挤时曾经怒喝一声别挤,然后我发现四下安静,每个人都只低头盯着自己的手机,就算有需求换位也态度和蔼,看来是我不够文明,比较野蛮了。

地铁呼啸飞驰,很快又回到通州区。在北京的第二天晚上,吃得很饱,睡得很香,下一站该去颐和园了。

(感谢阅读,顺手点个“点赞|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