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邓颖超竟然接见了一名叛党名将,并对他说:恩来找得你好苦。

他是周总理生前挂念的人,也是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大将的最强劲敌,是黄埔三杰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终于回到了大陆,重新踏上了故土。

不想刚回去就得到邓颖超的亲自接见,后者泪眼婆娑地对他说:“这么多年你到哪去了,恩来他找你找得好苦。”

他是谁?为什么一个国民党的将军,能让我们的周总理惦念了大半生?他们两人之间有什么故事?

1981年,一架从大洋彼岸飞来的客机,缓缓降落在了北京的机场。

一名身穿黑色西装的老人,自飞机里走出后停了下来,驻足远眺眼前的一切。

只是普通的蓝天白云,机场水泥地,却让他不多时便潸然泪下,一时有些失态。

当年离开时还是一名败军之将,如今却被中共中央特殊邀请,不禁让人感叹,命运奇妙。

待老人稍稍从情绪里走出来后,前来迎接他的故交老友才开口表示热烈欢迎,几个人轮番上去给了他一个结结实实地拥抱。

老人高兴得满脸通红,嘴里不停地跟这些数十年未见的旧友说着话。

“默庵,走走走,师娘她们还在等我们呢。”这些跟他一样,同是出自黄埔军校的老同学们,催促他上车前往下一个地点。

“师娘?”李默庵有些疑惑,数十年过去了,哪来的师娘呢?

“周总理,周主任的妻子邓颖超啊!”

李默庵恍然大悟,马上就回忆起了那个丰神如玉的政治处主任和他的妻子。

等车子开到聚会地点后,在众多记者的包围下,他看到了中共中央派来迎接他们的人,为首的正是邓颖超。

一别多年,当初二人还是志气满满的青年,此刻再见已是垂垂老者了。

李默庵先一步走上前去,与邓颖超握住了手,本以为多年未见,再加上身份和地位的差异,二人会有些生疏。

可没想到邓颖超的第一句话,就让李默庵沉默了:“你这么多年到哪里去了?恩来找你找得好苦。”

李默庵感觉心脏被猛然一击,整个人陷入极大的愧疚中。

这么多年过去,老师和师娘竟然一直在挂念着他,而他从来没有给他们寄过信,问过好,这叫他怎么过意得去。

更别说当年他还是第一个忤逆周老师的人,是整个黄埔军校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又退出党籍的人。

可周老师却依旧牵挂了他那么久,李默庵看着邓颖超花白的发丝,和布满皱纹的面容,不由得叹息一声。

其后的黄埔校友发言,邓颖超直接把李默庵安排在了第四位,在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之后,他是这次参加会议的一众国民党将领中,第一个发言的。

看着台下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他不免陷入一阵的恍惚,时光似是回到了多年前,他们都还很年轻,所有人都还在。

而那个总是文质彬彬、温和坚定的政治部主任,此时仿佛也正笑盈盈地关注着他。

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1981年,邓颖超亲自接见了一名黄埔出身的叛党名将,并对他说:恩来找得你好苦。

这人的经历十分特殊,他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先的党员之一,后来却因为一时意气,成了史上第一个公开宣布退党的人。

解放战争时,他率十数万军队与粟裕大将鏖战不休,却七战七败,使得国民党彻底无法在苏中地区立足,他本人也深受挫败,就此退出军界。

但他凭什么能让周总理念念不忘,建国后还寻找了多年呢?

1924年,一个跋山涉水,来自湖南的年轻人,背着行李走进了陆军讲武堂的大门。

经过了一系列的入学考试和测评后,才20岁的李默庵成功考入该军校,成为该校的一期生,与陈赓、宋希濂等人是同学。

其后,因教学内容陈腐,教员没有真材实料,且几乎没有教学设施,讲武堂遭到学生们一致反对。

校方迫于压力,又不忍心把这些好不容易招进来的奇才们让出去,遂与正在开办的黄埔军校合并。

就这样,李默庵阴差阳错地进入了黄埔军校。

因为与陈赓是湖南老乡,又曾一同去过讲武堂,所以二人的关系异常融洽,私下里经常互相交流想法,以及对改变时局的共同愿景。

在陈赓的影响下,李默庵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被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信仰所震撼,于是加入了中共。

也就是在此期间,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周恩来。

周总理此时也才26岁,可谓青年才俊,在担任政治部主任前,他刚从法国巴黎回来,受党组织安排,进入的黄埔军校教学。

当时由于师生来自全中国各个地方,思想、出身都十分复杂,所以每次开会基本都会吵起来。

周总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联合其他校领导,筹办了一个名叫“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组织,以求去除师生们的旧派思想,旧军队意识。

李默庵加入了其中,由此与周总理的接触和交流增多了起来。他常常去找周总理倾诉衷肠,寻求指导。而后者也每次都是耐心倾听,认真指出他应该做的行为。

可好景不长,等周总理奉命带军东征,离开学校后,校内的矛盾就又开始凸显。

那时,军校里还有个“孙文主义学会”,是郑国材等人创建的。虽然他们用了孙文先生的名字,却丝毫没学到孙先生的精神,整个组织上下对共产党人抱有极大的敌意。

这使得黄埔军校内的学生分成了两派,互相不服对方,学生间时常发生纠纷和摩擦,甚至还有打架斗殴的情况发生。

校领导廖仲恺亲自出面调停,双方才平息了一段时间,然而在随东征部队打仗的途中时,他们又打起来了。

我党的李之龙在前线和国民党人贺衷寒共事,贺衷寒就是“孙文主义学会”的人,在前线作战期间,多次对李之龙刁难,处处使绊子,搞得脾气本就暴烈的李之龙大为光火。

两人争执之下,直接大打出手,事情一度闹到了蒋介石面前。

蒋介石无奈,只好把一众涉事的学生都调回了军校,李默庵也在其中。然而他回校之后不久,却选择了退出中共,这是怎么回事呢?

1981年,邓颖超竟然接见了一名叛党名将,并对他说:恩来找你找得好苦。

他在黄埔军校时,第一个公开退出中国共产党,令周恩来非常失望,然而多年过去,周恩来却一直在寻找他,甚至病重时都念叨过他的名字。

多年后,当他得知此事后,不禁眼含热泪。那么他凭什么让周恩来惦念多年呢?

1926年3月,才在前线作战时打架的李之龙和贺衷寒,回到黄埔军校后,两人竟然又打了起来。

蒋介石这下彻底被惹火了,不仅给予两名学生处罚,还勒令取消校内的一切组织。

李默庵虽没直接参与两派的争执,可多少也受到了点影响。而且他和两派人士的关系都不错,所以非常不愿意参与其中的事情,不得不选择远离。

因此,他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下降了,也选择性地忽略了中共党内的各项事务,恰好此时也被一位姑娘吸引,他干脆一头扎进男女情爱中。

中共党员许继慎看不下去他虚度光阴,也觉得他对党的事务态度敷衍,多次对他提出批评。

李默庵对此十分不忿,就此跟中共的人生起了闷气,逐渐脱离了党组织。

等他和宋希濂宣布退党的消息传出后,在外作战的周总理震惊不已,表露出了极大的惋惜。

周总理怎么也没想到,那个“能文能武”、颇有才气的李默庵会选择脱离共产党,这让他感觉有些挫败,也成了他心中的一个结。

直到1936年,这对曾经的师生才又见了一面。时值西安事变,应张学良将军的邀请,周总理作为中共代表,赶赴西安,和蒋介石谈判。

本来局势紧张,周总理的行程安排也很紧凑,但他却硬生生地挤出了些时间,专门拜访了率部驻守的李默庵。

看到老师前来,虽是已经身处不同党派,李默庵还是自持学生身份,称周总理为“周主任”,十分礼貌。

当年黄埔一别,昔日亲密的师生,现在却成了敌人。而且在数次围剿红军的战斗中,李默庵都曾深度参与过。

特别是在第四次围剿中,他率领的第十师,还与周总理的部队直接正面作战,这让他面对周总理时,感到非常羞愧。

周总理倒是不以为意,很善解人意地没有提那些不愉快的事,只是叙旧。

这次会面,就在这样颇显尴尬但又难舍的氛围里结束了,只是二人都没有想到,这将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

1946年7月13日,李默庵作为老蒋亲封的第一绥靖区司令,对上了粟裕大将的华中野战军。

一方是黄埔名将,一方是红军战神,李默庵部队12万人对上粟裕的3万人,竟被后者连战连捷,打得找不着北。之后他就再没直接参与对解放军的作战。

到解放战争末期,眼见大势已去,很多国军将士纷纷弃暗投明,率部起义。

李默庵深明大义,在湖南也拥护了程潜的起义,为湖南起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因为支持起义,遭到蒋介石通缉,为了保住性命,便远赴重洋,出走海外。

这个期间,周总理曾四处托人寻找他的下落,希望能帮他一把,把他接回来,却一直遍寻无果,直到去世前,还关心着他。

而李默庵这一走就是三十年,直到在美国接到辛亥革命70周年邀请,才终于回到祖国。

阔别故乡多年,心情本就十分复杂,听到邓颖超说周总理多年来还记着他,为他担心时,他瞬间老泪纵横。

2001年,李默庵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一众中央领导出席了葬礼,死后葬于八宝山。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