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是1949年时很多文化曲艺界名人要做出的选择,在当时的时代,选择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去一个陌生的世界,让很多人都难以割舍这份乡情,而当时的两位代表性人物胡适和吴晗,他们二人做了截然相反的决定,如今回望历史,如梦如幻,真实与假设难辨真伪,清晰与模糊则交替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晗是近现代的《明史》专家,他和胡适的关系在解放前就非常寻常,如果没有当年胡适的知遇之恩,吴晗很难在北大读书,所以他对胡适一直以师礼示之,可随着1948年的到来,两人的关系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此时国民党在大陆已经成为秋后的蚂蚱,国民政府开始要求文化界的名人一起南渡,已经来到解放区的吴晗希望能帮助新政权留住文化界的风向标胡适,所以他派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劝说胡适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中吴晗代表政府向胡适承诺,解放后让胡适继续担任北大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保证生活待遇一切不变,可胡适淡然一笑,对吴晗的特使说出了那段经典的自由论:在美国有面包也有自由,在苏俄有面包但没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我年纪大了,不想受到那么多约束与限制。

不久后胡适远走美国,在那里他曾多次和友人表示吴晗可惜了,他选错了路,将来会后悔的,而招安胡适没能成功,让吴晗认为这位曾经的恩师实在是不识抬举,能为新政权出力是一份荣耀,很快吴晗风光的进京,成为北京市副市长,两人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多久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批判胡适的热潮,胡适的故交好友,还有他的小儿子胡思杜都公开发表批判胡适文章,吴晗也不能免俗,为了和胡适划清界限,他公开宣称胡适从未帮过自己什么,这些年来我的学术成就,都是我自学的结果,这些批判很快传到了大洋彼岸,胡适专门收集了这些批判内容,并进行了详细的审阅,看完后他淡然一笑,说道:这些人也都是身不有已,我根本不介意他们所说的一切,

在美国过了近十年穷困的生活后,胡适应邀赴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五年后在台北病逝,出殡之日,台北有近三十万民众夹道送别,算是极尽哀荣,而他的好学生吴晗则是命运多舛,卷入了政治风暴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吴晗的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风暴的导火索,这也让他迅速被打倒,很快专案组又在他的家里搜出大量与胡适的书信来往,这也成为他投靠胡适的铁证,一次次的批斗和毒打彻底摧垮了他的身体,1969年,吴晗穿着一条被血污染红的裤子,死在狱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到牵连,他的妻子袁震此时的处境也非常艰难,作为吴晗的革命引路人,袁震是一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但此时信仰已经救不了她的命,本就身患重病的她,在回生产队后喝了碗红豆粥,导致无法消化,半夜时,她十岁的养子拉着车去医院,可医院因为其身份,需要向组织申报,等批复下来时,袁震早已凉透,这对革命夫妻就这样命归黄泉。

在那个年代,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力,只是时代的局限性有时会一叶障目,荣华逝去,只存英雄冢,云雾后方能见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