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塘河畔的古老文明》

单塘河遗址北侧全景

位于姜堰城西北角的单塘河,是一处有着众多故事和传说的河流。

早在远古时代,这里就是一块河网交织、芦荡成片、水草丰满、鱼虾成群的风水宝地。相传隋唐时期,起义军将领单雄信曾在此屯兵饮马,故而称之为单塘河。

考古发现显示,在4000多年前的古海陵大地上,除了兴化南荡境内来了一群北方移民之外,在靠近泰州的单塘河这一带,还生活着一个文化内涵与海安青墩文化相似的部落。

虽然考古界目前尚未研究出青墩遗址先民的后续发展,但从实地调查和采集的实物来看,单塘河遗址和青墩遗址一样,与良渚文化遗址有相似之处。有学者认为,单塘河遗址的文化内涵可能与后来的姜堰天目山古城具有某种联系,两者相距不到1公里,且有水系相通。所以,其考古学价值与“江淮第一古城”天目山遗址不可分割。

单塘遗址出土的有柄石刀、玉坠,与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出土器物完全类同,这表明单塘河遗址的文化面貌当与良渚文化联系密切,至少有相当大的文化因素来自江南地区的良渚文化。

单塘河人究竟又是怎么从江南过来的呢?一种是避灾北迁说,另一种是向北扩张说。

关于避灾北迁说,有学者研究认为,4000多年前,江南太湖流域遭受水灾,逃生的先民们便凭借舟楫沿着当时的海岸线向北迁徙避难。那时的海岸线就应该在海安以东一带,离姜堰不远,先民们遇到高岗就落下脚来。

关于向北扩张说,有学者研究认为,良渚文化分布区的先民就是上古传统中的蚩尤部落。上古文字记载:南方的蚩尤部落曾经与北方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在中原一带进行过一次规模宏大的战争,结果以南方蚩尤部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也许单塘河遗址的先民就是被打散了的蚩尤部落成员?

真相,也许在未来会揭开。

延伸阅读:‍‍‍‍

黄河曾经泛滥到泰州

单塘河遗址出土的石刀

单塘河遗址是怎样形成的呢?

有学者研究认为,距今4100至3700年间曾发生过至少两次气候急剧变冷,洪涝频发等“灾害群发”的事件。而单塘河遗址的产生正处在这个时段。

在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泛滥,夺淮夺江入海,多次改道。其中一次重大的南北改道波及整个苏北地区,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同样受到这次洪水的影响。

与同时期的兴化南荡遗址文化层堆积情况不同,单塘遗址被埋压在2~3米的土层下面,其上有1~2米的黄土层。这黄土层就是黄河泛滥后带来的淤积。单塘河这一带的黄砂土都应该是黄河泛滥带来的。

一些古文献也可印证,这些“灾害群发”事件在古代确实发生过。如《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尤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淮南子·本经》“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尧舜禹三代因为实行的是“禅让”,一般认为相隔不远,他们所处的时代大约在距今4200~3900年前。正好与这“灾害群发”的年代相吻合。

来源:泰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