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云辉

“张咏?仁兄便是少年时学得一手好剑法、为人慷慨仗义、节操出众的张复之?”

“不敢,正是在下。适才偶见仁兄对令坦(尊称对方女婿)逆来顺受,在院内长吁短叹,不知何故,可否告知?”

“唉,他乃恶仆,并非在下女婿。在下携恶仆自岭外到远处做官至此,沿路被恶仆威逼,欲娶小女为妻。在下不肯答应,恶仆便以杀死在下妻儿胁迫。在下手无缚鸡之力,既不愿召他为婿,更怕他狗急跳墙取我性命。故而在院内长吁短叹,无计可施。”

“你我既然在客舍相识,便是有缘。仁兄可知张某自号‘乖崖’?‘乖’乃与众不同,‘崖’即行事不受羁绊!您这事儿,我管定了!明日,张某请借恶仆一用!”

次日,张咏请恶仆为自己驾车外出,行至山林间,手起剑落“斩之而还。”

张咏无视刑律,杀人于谈笑之间。如此任性地快意恩仇,堪称不按规矩出牌的官场另类!

(一)名扬崇阳

张咏高中进士入仕的第一站,是出任鄂州崇阳知县。

鄂州盛产好茶,百姓因种茶既可折税又能“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因此“民不务耕织,唯以植茶为业”,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张咏从表面繁荣中预判出潜藏的致命危机,果断下令拔茶植桑。百姓们怨声载道,“民以为苦”,含泪拔茶植桑。数年后,官府果然将茶叶纳入垄断专卖。鄂州各地茶户因重税遭受重大打击,唯独崇阳县早已经营转向多年,百姓用高质量的丝织品纳税,得以安居乐业。崇阳县百姓至此才理解张咏的苦心,对他感恩戴德。

一日,张咏在县衙内看见一个小吏摇摇摆摆从库房出来,头发鬓角的头巾上挂着一枚铜钱。张咏问他钱从何来?小吏理直气壮答:“乃库中钱也!”张咏怒斥:“既是库中钱,岂能为己有!来人,给我杖责二十!”小吏被打得气急败坏,狂妄呼喊:“拿一文钱不值得大惊小怪!你竟然杖责我!可惜啊,你只能打我,‘不能斩我也!’”张咏怒不可遏,升堂写下判决书:“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他扔下笔,“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二)两镇益州

四川农民起义被镇压后,张咏奉命出任益州知州,收拾烂摊子。他举重若轻,仅用三招,轻松化解矛盾。

“化贼为民”。很多百姓被胁迫参与农民起义,起义被镇压后,这些百姓人心惶惶,不知朝廷如何处理自己。张咏令官署张贴布告,宣传朝廷恩德与信义,“使各归田里”,迅速安抚了人心。

“敦勉就举”。蜀地学子虽勤勉读书,却对科考入仕毫无兴趣。张咏决心改变这种埋头拉车不看路的现状,敦促劝勉三名“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的优秀学子进京赶考。三人不负厚望“悉登科”,使得益州学子风气为之改变,从此走上科考入仕之路。

破除迷信。百姓们以讹传讹,说是近来突然出现一个白头翁,专在午夜偷小孩吃。谣言闹得“一郡嚣然。”张咏不信邪,派人明察暗访,终于抓获谣言的始作俑者,查明事实真相后,将其公开斩首示众,“民遂帖息。”

张咏担任益州知州期间,“恩威并用,蜀民畏而爱之。”宋真宗即位后,因张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张咏依然将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宋真宗下诏褒扬:“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三)治理有方

张咏出任杭州知州时,恰逢杭州灾年。很多百姓为生活所迫,违法贩卖私盐,被官府在专项打击行动中“捕获犯者数百人。”张咏到看守所训了一番话,下令全部释放。下属不甘心地请求:“大人,这帮贱民如不加以重罚,恐怕无法禁止!”张咏感叹道:“‘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他们如不靠贩卖私盐谋条活路,而是‘蜂聚为盗’,那才是真正的祸患!先睁只眼闭只眼吧,待秋收后百姓有了粮食,再施行禁止私盐法!”

其后,张咏被宋真宗当做救火队长,辗转升州(今南京)等多地主管地方事务。他勤政爱民,恪尽职守,深受百姓爱戴。

(四)大宋神探

张咏的破案天才,早在蜀地时便名闻遐迩。他处理百姓诉讼时,能“灼见情伪,立为判决”,令人心服口服。好事者甚至将张咏的断案故事汇集成书,刻板印刷上市销售,发了一笔大财。

案例一,张咏曾路过小巷,陡闻妇人哭声,凄厉恐怖却无丝毫悲伤感觉。他派人询问,得知妇人说“夫暴卒”后,陡生疑窦,令人带到衙门审讯,同时令仵作仔细验尸。

仵作反复检验尸体,始终不见致命伤口,符合暴卒特征。他担心无法交差,夜里忧心忡忡对妻子说起此事。妻子提醒他明日查看尸体头顶,可能会有所发现。仵作再次尸检,“果有大钉陷其脑中。”案情水落石出,妇人杀夫案证据确凿。仵作受到张咏嘉奖后,忘乎所以,说出此案是妻子提供出侦查方向。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咏敏锐发现问题,令仵作将其妻带进府衙,“厚加赏劳”,然后问她为何知道死者被铁钉钉死?其妻神色慌张,最后招认,自己害死前夫用的就是这一招。张咏令人“发棺视尸,其钉尚在”,于是,将这两个用铁钉谋害亲夫的妇女“俱刑于市。”

案例二,两个婴孩在街头玩耍时,被惊马踩踏致死一个。活着的婴孩被两个妇女大打出手争夺闹上公堂,都说幸存者是自己的儿子,且特征都说得活灵活现,致使“有司不能决。”

张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假装恼怒呵斥她们:“如果俩孩子当时都被马踩死,你们还争什么?干脆,谁也别想要!左右,将这孩子扔井里!”左右会意,抱起孩子就往水井跑。这一招立竿见影:“一母前走,急往护之;一母后行,其意差懒。”张咏看出亲母护犊情深,后者明显假冒,“遂以子还前行者。”

案例三,某男子为争夺家产,与姐夫对簿公堂。姐夫满口叫屈,说岳父临终时,因小舅子才三岁,所以让自己掌管资产,并且有岳父遗书“令异日以十之三与子,余七与婿”为证。张咏取过遗书仔细揣摩后,撒酒祭典表示敬意,对被告道:“你的老岳父真是个了不起的智者!他因儿子太小,才把他托付给你,故意写下这份三七开的遗书。他当初遗书上如果写你七儿子三,那这孩子早被你图财害命了!”于是,他判决:“命以七给其子,余三给婿。”消息传出,“人皆服其明断。”

(五)正直官员

"事君者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忠不言己效,公不言己能,斯可以事君矣",这是张咏始终如一坚持的“四不原则”。

初任益州知州时,因朝廷严禁入川官员携带家眷,张咏单人独骑赴任。部属们因领导带头,都不敢再蜀地纳妾或买婢女。张咏体恤属下性苦闷,故意买几名侍姬侍奉自己。回京前,张咏召来侍姬们的父母,让他们把女儿带回家重新嫁人。因这些“出嫁侍姬皆处女”,张咏美名传天下。

宋真宗晚年,沉溺于“祥瑞”及封禅之事,导致“一国君臣如病狂”,他先后任用丁谓、王钦若等“五鬼”为相参政,在他们怂恿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张咏抱病三次上疏弹劾丁谓等祸国殃民:“近年国库空虚,民脂民膏被消耗殆尽,用以兴建毫无用途的土木建筑。这完全归罪于贼臣丁谓、王钦若诱导皇上生发奢侈之心!如不诛杀此二贼,‘无以谢天下!’”

张咏历事宋仁宗与宋真宗,为官公正刚直,深孚众望。他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出京外任,“皆以政绩闻”,被宋真宗盛赞为文武双全的官员。他七十岁时病逝,“赠左仆射,谥忠定。”

张咏藐视规则,率性而为,却依然深受两任皇帝信任,得以善终,原因有二:自身才华出众,自然折服众人;皇上宽容支持,谁敢说三道四?所以,张咏的经历告诫后人:想要在职场成功自身能力出众与领导理解支持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近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