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现了两则入魔消息,称索尼即将要发布FE 24-200mm F2.8-4.5 G OSS,尼康据说明年也会有一支新的大变焦镜头尼克尔Z 28-400mm f/3.5-6.3。显然各品牌对大变焦镜头这一品类有了新的认识。三年前我们写过一篇《全画幅大变焦镜头演化史》,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新出现的变化。

从大变焦镜头,到全能标准变焦镜头

在单反时代有不少人说过,变焦比大于3倍的变焦镜头,画质往往就不太能保证了。随着计算机模拟光学设计的普及,在如今的无反时代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5倍甚至8倍变焦比的优秀镜头。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腾龙两代35-150mm以及50-400mm F/4.5-6.3 Di III VC VXD。但这几支镜头都是偏中长焦的人像/远摄镜头,并没有广角端,相对更容易实现高画质。

那么如果一支变焦比达到7-8倍的的标准变焦镜头,同时保证了画质,是否能更吸引用户呢?尼康腾龙表示绝对可以。

腾龙28-200mm F/2.8-5.6 Di III RXD是第一支挑战标准变焦镜头的大变焦镜头,它靠的是“大光圈”和“小体积”。这支镜头可以分解成28-70mm F2.8-4+70-200mm F4-5.6两支镜头,前半段画质和大多数标准变焦镜头打得伯仲之间,后半段全开光圈画质逊色于常规长焦变焦,但小光圈下拍风光绰绰有余。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让这支镜头摸到了“全能大变焦”的门槛,但28mm起始的广角端和缺失镜头防抖总归让人觉得有点遗憾。

尼康的尼克尔 Z 24-200mm f/4-6.3 VR则刚好相反,既有24mm也有镜头防抖画质还出色,但是光圈规格就要差普通标准变焦不少。相比之下它更倾向于一支大变焦镜头,而不是变焦比较大的标准变焦。

佳能RF24-105mm F2.8 L IS USM Z和腾龙35-150mm F/2-2.8 Di III VXD的好评如潮让厂商发现,即使镜头的体积重量超过了常规的24-70mm F2.8,只要足够好用画质足够出色,依然会有大量用户为它买单。那么一支不那么轻便的“全能大变焦比标准变焦”自然是值得推出的产品。我想索尼考虑FE 24-200mm F2.8-4.5 G OSS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

目前这款新品还没有确切的规格参数,只有放大倍率可以达到0.4倍这一条信息。但就看索尼FE 24-200mm F2.8-4.5 G OSS的规格,很明显它一定会比FE 24-240mm F3.5-6.3 OSS要重一些,并且直接会占据FE 24-105mm F4 G OSS原来的生态位。鉴于这两支镜头都已经发布了8年和6年了,被换代也是情有可原的。很明显这支新镜头就是在FE 24-105mm F4 G OSS和腾龙28-200mm F/2.8-5.6 Di III RXD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全能大变焦比标准变焦镜头了。未来其他品牌是否会跟进这一产品方向,我也很期待~

变焦比是不是还能更大一点?

虽然在全画幅大变焦比领域,变焦比的极限一直保持在10倍出头,比如佳能/尼康时代的28-300mm。但在APS-C画幅领域,腾龙这个大变焦比镜头狂魔,一直在刷新变焦比的新纪录,最终在单反时代末期刷出了22.2倍变焦比的腾龙18-400mm F/3.5-6.3 Di II VC HLD。

我对这支镜头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2017年的时候我拿这支镜头在陆家嘴拍到过陆家嘴高楼与虹桥机场起降飞机的合影。而在无反时代,腾龙同样拿出了变焦比16.6倍的18-300mm F/3.5-6.3 Di III-A VC VXD,画质要明显好于单反时代的所有APS-C画幅大变焦镜头。今年腾龙18-300mm F/3.5-6.3 Di III-A VC VXD装在我的4000万像素富士X-H2上,拍出了我今年最满意的一张照片。

那么既然画质开始能打了,是不是全画幅的大变焦镜头也可以把变焦比扩大一点呢?传闻中的尼克尔Z 28-400mm f/3.5-6.3显然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升级的产品。14.2倍的变焦比要比之前7-10倍的变焦比长了非常多,也能够让用户多一个选择,关键是镜头的中央画质在如今应该也能够有所保证了。同时400mm已经能够让小姐姐拍清楚演唱会上表演的明星了,这明显就是非常契合市场的产品。

显然无论是索尼FE 24-200mm F2.8-4.5 G OSS还是尼克尔Z 28-400mm f/3.5-6.3,都各自对全画幅大变焦镜头未来如何发展,交出了一份答卷。虽然我们如今还没有看到新品究竟如何,但这两方面的进步都能够推动行业持续演进。

文章的最后我想多说一句,尼康能不能先把S-Line系列的35mm定焦先吐出来,马上要12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