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作曲家圣桑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但真正出名的并不多,当中这部管弦乐交响诗《骷髅之舞》是他尤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乐曲有着不可回避的优美旋律以及邪恶而又让人惊艳的音乐力量,是一首听完能让你热血沸腾的曲子。

骷髅之舞》 又名《死之舞》,作品完成于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旋律采用了中世纪末日审判的圣咏曲调,生动地描绘了死神在墓地里为一群骷髅拉小提琴的“派对”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音乐讲述的是“不吉利的东西”,但其旋律娓娓动听、高潮时澎湃激昂,再加上以小提琴、木琴、鼓乐打击为主的大型管弦乐作鸣奏,栩栩如生地塑造出大批骷髅闻曲起舞的“卡通”形象。不仅没有幽怨、恐怖的感觉,还焕发出一种热闹、激扬的舞会气氛,使人百听不厌!

《骷髅之舞》乐曲旋律采用了中世纪末日审判的圣咏《愤怒的日子》的曲调,给人以阴阳怪气的感觉。起初音很弱,逐渐发展到全奏,好像聚集到墓场上的骷髅越来越多,舞跳得越来越热烈。

整部作品具有神秘、恐怖的特色。木琴的干枯音色,描绘了骷髅在跳舞中的互相碰撞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曲根据诗的内容,从半夜的钟响开始,先用竖琴在D音上反复了十二次,象征钟鸣12下。突然,独奏小提琴奏出圆舞曲的节奏,描写死神的骷髅互相击碰着出现了。根据作品要求,这把小提琴的定弦必须是G、D、A、降E,空弦A、降E,如此以三全音(A与降E相距三全音,三全音即减五度或增四度,该音程向来以其诡异的不协和效果而知名)形象地刻画出骸骨的出场场景。

接着由长笛以弱音奏出富有特征的主题,小提琴奏出坟墓的主题,也就是第二主题,描绘出深夜墓地寂静和恐怖的气氛。经过一系列的段落,乐曲来到高潮部分,上述的两个主题同时在不同声部中出现,描绘了群魔狂舞的壮观景象;接着两把圆号奏出降E音八度,如同破晓到来,双簧管奏出的降E大调分解和弦则描绘鸡鸣声,随后群魔逃窜。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哀婉的叹息,并由管乐奏出的完全终止为全曲画上了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张专辑中,除了收录这首充满想象力《骷髅之舞》外,还有极具想法,优雅动听的乐曲《年轻的海格勒》;华丽灿烂的《英雄进行曲》等。

灌录本辑的指挥家与乐团是查尔斯·迪图瓦(Charles Dutoit)指挥皇家爱乐管弦乐团与爱乐管弦乐团。迪图瓦的指挥风格既有着满载活力的动力感,又有着温柔细腻的抒情性,对于乐曲的解释,显露出十分端正和高雅的特点,他以其超高的敏感度,极力发挥出圣桑音乐特质,当中管弦乐的处理也令人愉悦,生气盎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尔斯·迪图瓦(Charles Dutoit)

辑中的《引子与随想回旋曲》则是由蜚声国际的韩籍小提琴家郑京和担任主奏,她神韵独到的小提琴技艺与大鼓的刚柔并济带来了震撼的戏剧性HIFI效残响的延伸和舞台感的深阔完全将昔日伦敦金韦斯演奏大厅展现于眼前。另一首圣桑《哈瓦涅斯》亦由郑京和担任小提琴演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京和(Kyung Wha Chung)

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引子和回旋随想曲》作于1863年,是作者为萨拉萨蒂而写的。这其中充分发挥了作为独奏乐器的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据说作者还有意使乐曲带点西班牙风味。按照作者原来的意图,这首乐曲本拟作为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的最后乐章而进行构思,但初演成功后就此成为一首独立的音乐小品。这首乐曲原用管弦乐队伴奏,但后来比才改写的钢琴伴奏也常被采用,德彪西还将这首乐曲改变为钢琴四手联弹曲。

为小提琴和乐队而作的《哈瓦涅斯》作于1887年。本曲共有三个主题,第一主题是情歌的旋律,第二主题乃第一主题变形而成,第三主题有咏叹调性格。

这两首作品是当今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小提琴家们的保留曲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这张唱片是不仅是DECCA公司“Ovation”系列里的精华之一2009年《企鹅唱片指南》评鉴三星带花,录音DECCA更是采用了独门秘方“ADRM”模拟转数码技术(拟录音、数字处理数码唱盘技术),此技术被认为是对珍贵的模拟录音最可以信赖的保存方式,这种重新数码化的母带保存技术可以将老录音去芜留菁,呈现最迷人的效果。录音地点则是在著名的伦敦金韦斯大厅完成。

整个过程下来,令声音(特别是小提琴)纯净、顺滑,充满模拟味道,不过需要留意的是,此碟最强音与最弱音之间的动态对比非常明显,会给重播器材带来极为严峻的考验。

尤其在《骷髅之舞》高潮时,各种敲击与管弦乐的强奏如金鼓齐鸣,低音冲击力犹如五雷轰顶,震天动地,当中那残响的延伸和舞台感的深阔完全将昔日伦敦金韦斯演奏大厅活现眼前。因而对于一众爱好收藏试音碟的烧友而言,这张试音名盘趣味性极佳,难以让人不想收入囊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装进口】

《卡米尔·圣桑:骷髅之舞》

查尔斯·迪图瓦

(德版CD)

扫码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