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援助受气候灾害影响最多的国家,中国有义务提供更多的援助!”

这是欧盟气候事务负责人胡克斯特拉近日在公开场合的谈话,充满着对即将参加在月底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的中国的强人所难。

之前,此人也一度将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甩锅我国,还美其名曰:“中国与一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已经远比30年前有钱的多,而经济增长伴随着责任,为了公平起见,中国需要投入更多的气候资金。”

总的来说,就一个意思:“中国如今有钱,应该承担更多气候的责任。”

且不论同在地球生存的世界各国,都应该被分配到一定的气候责任,单论经济发展,一直号称“世界霸主”的美国,怎么不打头阵呢?

西方国家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悖论玩得得心应手,但是,在强大的事实面前,牛鬼蛇神终究暴露无遗。

胡克斯特拉为何如此针对中国?而我国又有怎样的底气呢?

东西方环保行动对比

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最显著的现象,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极端天气的出现,台风、暴雨、冰雹、高温,几乎都是多发强发。

2022年,巴基斯坦遭遇洪水,近1700人死亡、800万人撤离。其他国家与地区,也存在极端天气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事件。

而“全球变暖”的话题,更是一直以来的热点。

11月20日,欧洲联盟气候检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一则数据,称本月17日的全球平均气温相较于工业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间平均水平高2.07摄氏度。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公开数据:与工业化前时期相比,地球的平均温度大致已经提升1.3摄氏度。

并警告:2030年,全球的平均气温恐怕会面临升温2.5摄氏度与2.9摄氏度的情况;2100年升温幅度将达到2.7摄氏度。

这些都只是全球气候环境恶化的一种表现,而造成此的原因,也是老生常谈,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利用资源。

比如大量耗费化石能源、砍伐热带森林、生产和使用化工合成产品等,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这是国家在发展中的得失。

诚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确实在利用资源进行发展中铆足了劲。

这也是那时的我们在前堵后截中,不得不选择地一条道路。不然,“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恐怕会再一次上演。

那时,国人确实对气候环境的变化的关注度不够,但是,随着国家发展走上正轨,人民吃饱穿暖,便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

据资料显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历经三个阶段:1972到1988年起步期;1989年到2006年的发展期,2007年时至今日的战略转折期。

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中国投入上万亿元,其中,清洁能源领域,2012年与2013年分别投入六百八十亿美元与五百四十亿美元。

人力与物力,几乎是齐头并进。

这些冰冷的数据或许没有感觉,但是,能从日积月累的环境变化中可窥一二。

2013年,我国的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了近三成,也就是少排放了25亿吨二氧化碳。而见惯了的雾霾天气,也不再经常出现。

在“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口号下,“十四五”与“退耕还林”等计划,也在稳定推行中。

可以说,中国一直为气候环境的良好发展做出努力。

可是,中国15亿人口,要想从有到无地一下子缩减碳排放,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西方偏偏就是拿捏住了这个借口,开始了对中国的狂轰滥炸。

胡克斯特拉不止一次地强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排放国家之一,应当在基金中投入更多的钱!”

在碳排放总量上,人口总量属世界前列的中国,确实最大,但若平分到每个人身上,完全低于美国与卡塔尔。

值得一提的是,卡塔尔的人均碳排放量属世界第一,为31.7吨。这从2022年世界杯时期,在户外安装空调就能看得出。

因此,胡克斯特拉硬拉着中国掏钱,着实是以偏概全。

更何况,在气候环境的治理中,美国更是难辞其咎。

2023年中旬的加拿大大火,导致美国多地发布空气质量警报。其中,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底特律已被列为全球污染情况最严重的城市,超过一亿的居民受到影响。
2021年,加利福尼亚州的水管故障率达到了25%。在调查事故原因中发现存在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和过度取水等问题,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解决饮水安全。
2022年,美国一家环境组织发布报告表明:美国超过一半的海滩都存在粪便污染问题,造成严重的海滩污染,如今状况未见好转。

无论是对极端气候的应对,还是在气候环境的治理上,美国都毫无成绩可言,甚至在环境保护措施上大开“倒车”,损害全球环境治理的公平、效率与成效。

8月底,日本福岛排放核污水的消息,引起世界人民的愤怒,至今已有三批超2.3万吨核污水入海。

而这背后,离不开美国主子的小算盘。

资料显示,日本此次公开排放核污水,唯独美国与美国主导的原子能机构没有提出异议,并且这些核污水的罪魁祸首是日本东电大集团,其大股东就是美国的贝莱德集团。

简单来说,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毫不在乎他人的利益。

不仅如此,他还试图转嫁责任,直指中国。

渐渐的,代表着全球的权利与义务的世界组织,则成了“美国制定规则,中国必须执行”的工具。

COP28也难逃例外。

利益不共享,代价也不应共担

1992年,联合国总部宣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立,这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几乎同时,我国顺利加入,成为最早的缔约国之一。

在喊口号上,这个框架公约做足了表面功夫,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却仍有停滞不前的地方。

先不论具体的行动应该如何,就单单对于治理气候环境的资金问题上,始终没有定数,也没有明确哪一方应该为气候问题所造成的损失给予资金支持。

这就导致,世界各国对谁来承担这笔费用具有巨大分歧,久而久之,就演变成谁对气候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大,谁来当这笔费用的大头。

也就是,由发达国家、高排放国家承担气候赔偿,同时也承担较贫困地区的气候危机的“损失、损害”赔偿。

2022年,在印尼举行的COP27,各国代表们同意设立专门的基金,以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与损害的赔偿。

因此,在今年的COP28上,将要落实这笔基金的来源与运作方式、赔偿范围等等。

前文中,欧盟气候行动特使胡克斯特拉,率先提出了主张,要求中国应该承担主要赔偿资金。

不仅仅是想把气候环境变化的原因甩锅给中国,更是为了套牢中国这棵摇钱树。

因为作为发达国家之首的美国,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上的决定上反复无常。

比如,2015年创建的《巴黎协定》中,由中国与美国等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却以“要方便美国自己的发展”为由,于2017年退出,而拜登上任后,又在2021年重返《巴黎协定》。

如此“想做就做”的态度,与其治理本国的气候环境有的一拼。也可以看出,美国的种种行为,完全由自身利益而驱动,“得之幸之,不得弃之”。

这也导致了,美国作为发达国家,本应承担起随之而来的责任,为气候环境的治理拿出大头,但却总是给出空头支票,致使融资问题遥遥无期。

美国不做,反而让中国冤大头,拿出任何一个国际法都说不通。

更何况,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气候融资成立后放在世界银行的基金中使用,那就相当于进了美国的口袋。

因此,中国可以为全球的气候环境的发展做努力,但不应担起赔偿的大头,而且,中国等其他国家筹集资金,也不应该是给美国做嫁衣。

要想真正实现全球气候环境的良好发展,中美等大国必须齐头并进,不能逃避责任,更不能掉队。

这是国家层面上的分析,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做好本分就行。

根据《气候平等:99%人的星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最富有的1%人群,即7700万人,其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碳排放量的16%,与全球收入最低的66%人口,即51.1亿人的消费排放量占比相同。

换句话说,富人浇灌一次高尔夫球场用的水,都比一个普通人一辈子用的水多。

财富不能均摊,责任也不应该平分。

不过,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可以在有一颗保护环境之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