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宋浩

编辑|t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全人类”。

这句在外行眼中的“暴论”,出自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之口,作为经历过冷战,在今天依旧活跃在美国智库的“活化石”。

基辛格每一段言论背后,都是美国当局维持霸权的“关键密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作为世界上总面积第三的超级大国,美国拥有大量的耕地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再辅以精明的资本手段和运作方式,美国一跃成为所谓的“世界粮仓”。

白宫和国会也利用这一优势,对全世界的粮食生产伸出了自己的手。

那么,美国当局的粮食霸权是如何建立的,这股控制人类的隐形力量究竟有何种魔力,能让美国屹立在霸权巅峰而不倒?

粮食武器的诞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同盟国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粉碎了轴心国集团的阴谋,将人类挽救于水火之中。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整个欧洲大陆满目疮痍。

农民们要么上了战场成了炮灰,要么成为了军工生产线上的螺丝钉。大量耕地因无人耕种和炮火摧残而荒废,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

一时间欧洲大陆饿殍遍地,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道危机正缓缓降临在这块曾经繁华的大地上。

在此关键时刻,大洋彼岸的美国向西欧伸出了援手,作为同盟国的领袖之一,美国在二战中的功劳有目共睹,地处北美大陆意味着美国本土远离了战火,其生产秩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在战争期间迎来了一波工农业生产的大爆发。

于是,为了挽救西欧盟友,避免他们因为粮食问题而倒向苏联,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出台了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欧洲各国通过参与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接受了粮食、技术、金融等各种形式的援助。

当然,这些无偿援助都是有条件的,总不能让你既吃美国人的饭,又砸美国人的锅。所以,在苏联解体之前,东欧国家没有拿到一丁点美国粮。

凭借这一批批印着星条旗的美国粮,美国成功将西欧诸国纳入到美国霸权体系之中,曾经在世界叱咤风云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沦为了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小弟,拼起了未来世界格局的基本盘。

尝到马歇尔计划所带来的政治甜头后,美国当局意识到这些饱腹之物的背后,蕴含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于是,美国政府开始将粮食武器化,让其充当霸权主义的打手。

OPEC

很快,粮食武器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初阵。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了声援巴勒斯坦和埃及、打击以色列的嚣张气焰,中东国家决定联合起来,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发动一场石油战争。

于是,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统筹下,阿拉伯各国颁布了一系列石油禁运措施。

该措施很快就影响到了西方各国,尤其是极度依赖中东石油的美国,石油禁运导致油价激增,美国民众一度需要凭票加油,更不要说大量依赖燃油的工农企业。

就在美国当局面对石油困局而一筹莫展之际,总统智库给当局提了一条建议,既然从中东那里买不到石油,不如拿粮食去找死对头苏联,反正一个缺油,一个缺粮,主义什么的可以先放放,毕竟要做生意保命嘛。

彼时,苏联正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处境中,一方面,苏联在重工业迎来一波新的高潮,在空间探索等新领域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由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苏联未能革除斯大林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近乎停滞,呈现出一种头重脚轻的畸形模式。

当时,苏联商店的门前,到处都是大排长龙的人群,这些人可不是购买什么紧俏商品,他们排的是赖以生存的食物——面包。

根据相关数据换算,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美国农民可以养活50个美国公民、而一个苏联农民只能养活七个人,其中差距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苏联政府不是没想过办法,用核弹修水库,发动群众去西伯利亚垦荒、还尝试过给集体农庄放权,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这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捉襟见肘,吃饭问题只能指望着进口解决。

一个用油难的美国碰上了一个吃饭难的苏联,两个难兄难弟撞到一起,才发现死敌居然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反正大家都被卡脖子,干脆一个卖粮、一个卖油,来个石油换粮、两难自解。

于是,在双方政府的共同斡旋下,两国之间的粮食贸易重启,粮食“武器”又一次在外交上为美国取得了利益。

马歇尔

当然,一向精明的盎撒人怎么能跟敌对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和和气气做生意呢?在这场看似双赢的贸易背后,却藏着美国政府阴狠的小九九。

要知道,苏联当时可是名副其实的第三世界领袖,他们更是苦心经营中东地区多年,好不容易撬开了关键的一角。

如今阿拉伯各国正通过石油禁运与西方打得头破血流,结果你苏联作为最大的产油国兼第三世界领袖,不仅不出面帮帮场子,反而跟美国人暗通款曲,这无疑伤了中东人民的感情,阿拉伯兄弟还怎么跟你混啊。

就这样,苏联苦心经营的正义形象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美苏两国围绕中东的争霸又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眼见苏联上了贼船,自行摧毁了和中东各国共同搭建的友谊长城,美国人可谓是乐开了花,心想这粮食武器还挺好用,略施小计就坏了苏联政府政府的好事,这小小的面粉玉米可比原子弹好使多了。

苏联阅兵

但是,美国人还没高兴多久,自己的粮食战略就率先翻了车,毕竟这美国的石油只能从苏联买,但苏联的粮食可不是只有美国这一家供应商。

当苏联的石油贸易政策出炉后,无论是亚非拉的小国、还是被殃及池鱼的西方附属,纷纷向苏联老大哥递上了橄榄枝。

供应商变多了,苏联也就不在乎美国人的救济粮了,此前,美国政府给农民打了包票,说新收的粮都能卖到斯拉夫人那边去,撰大把大把的卢布。

结果,美国人精心包装的高价粮在其他供应商的价格前失去了优势,卢布没见到几张,大量粮食积存在仓库中,农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一次,粮食武器并没有展现出预想中的威力,但美国政府并没有对自己的粮食战略失去信心,而是对其进行研发改进,推动武器变革。

知识产权与转基因技术

1991年12月26日,美国最大的对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正式被打破,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稳定国际霸权是当局的首要任务,也就是在苏联的解体后,美国的粮食武器迎来了一场蜕变。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1996年,当时,全球畜牧业的发展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豆作为牲畜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快就成为农民眼中的香饽饽。

彼时的大豆产业,就像是飘在风口上的那头猪,只要是种到就是赚到。丰厚的利益让各国对大豆种植趋之若鹜,其中就包括南美传统农业国——阿根廷。

那时候的阿根廷,政府预算全靠赤字,国家信用更是濒临破产,为了改善财政情况,阿根廷当局决定在国内推动大豆种植,找上了美国农业科技公司孟山都。

孟山都

作为全球最“先进”的农业科技公司,孟山都主打的就是一手“科技与狠活”,其研发的转基因大豆不仅没有虫害,产量也是相当可观。

于是,在阿根廷政府和农业公司共同推动下,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种子成功进入到阿根廷的农业市场。

根据合同,孟山都要向每一个阿根廷农民收取种植转基因大豆的专利费,但孟山都在阿根廷并没有派遣直接负责业务的事业部,而是以当地农业公司为中介,直接向农民提供转基因大豆种子。

既然专利费由阿根廷当地公司收取,那可操作的空间可就多了,强龙尚且不压地头蛇,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外国农业公司。

在转基因大豆种子进入阿根廷后没多久,阿根廷农民们就纷纷改种,为了绕开高昂的专利费用,农民纷纷在黑市上购入种子。

毫无疑问,阿根廷农民的行为是违法的,但孟山都和美国当局并没有因为黑市事件向阿政府施压,反而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美国政府的反应让阿根廷当地的农业公司做出了错误判断,干脆放任“黑色种子”在市面上流通,在这些大公司和相关人士的有意推动下,阿根廷的农民们纷纷改种转基因大豆,该国也迅速跻身全球三大大都种植国的行列中。

大豆

转基因大豆不仅给阿根廷农民们带来了利益,也给阿政府提供了大量外汇,成为阿政府改善财政赤字的济世良方,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迈去。

但是,“免费的馈赠”早就被命运标注好了价格,就在阿根廷大豆行业遍地凯歌,欣欣向荣之际,美国当局和孟山都出手了。

1999年,美国政府和孟山都公司以保护转基因技术为由,向阿根廷政府和相关农业公司发出照会,要求其麾下的大豆种植园向美方交纳专利保护费。

显然,这个要求被阿根廷政府驳回了,毕竟种子都种了三年了,转基因大豆早就在阿根廷生根发芽了,这时候再提专利费用的事情实在是太不礼貌了,简直就是断咱们的财路啊。

然而,这一次美国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孟山都向阿根廷政府派出了大量私家侦探,这些私家侦探化妆成各种各样的人物,混入阿根廷的田野和乡间,只要发现有人种植了转基因大豆种子,就赶紧拍照取证。

在搜集完足够的证据后,孟山都直接找到阿根廷大豆在欧洲地区的大买家,并将这些大金主给告上了法庭,当照片一张一张地甩在被告席上时,大金主们无不心惊胆战。

他们知道这阿根廷的大豆不干净,本来跟他们做声音就是图个便宜和侥幸,如今这外面的大哥把支起来的小摊子给掀了,赶紧滑跪才是正道。

于是,在美国的施压下,欧洲中止了对阿根廷大豆的采购,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将阿根廷的大豆产业给干趴下了,农民守着遍地卖不出去的大豆叫苦不迭,政府又没有给农民兜底的能力,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孟山都

就在阿根廷“一片哀鸿”之际,美国政府和孟山都又以救世主的形态降临在这块土地上,为了保住整个大豆产业,阿政府只能含泪向孟山都缴纳了专利费用,并取消了对美国农业企业的准入限制。

孟山都成功进入到阿根廷的大豆市场,并在短短几年内牢牢控制了整个大豆产业。

时至今日,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以及销量都需要孟山都的背书,孟山都这个转基因帝国俨然就是阿根廷大豆产业的太上皇。

金融大棒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人的粮食武器又拥有了全新的形态——保险与金融。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为了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所拥趸的自由贸易,美国建立了以他为首的国际贸易体系,对发展中国家展开“贸易”掠夺。

譬如在农业上,美国打出了“通过自由贸易实现粮食安全”的旗号,取消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援助,要求接受援助的国家必须要开放农业市场,才能获得美方给予的援助。

毫无疑问,美国的政策就是一颗涂满糖粉的毒药,一旦发展中国家为了援助而打开市场,那么美国的廉价农产品将迅速占领该国市场高地,摧毁该国国内原有的价格体系,进而导致整个市场崩盘。

当市场崩盘后,该国本土的农业只能被迫向市场妥协,要么被浪潮所淹没,要么为了存活登上外资轮船的甲板,成为海外资本的附庸。

就拿泰国来说,这个东南亚国家以种植水稻而闻名,泰国香米是东亚各国人民眼中的香饽饽,泰国政府依靠大米出口赚取大量外汇。

泰国大米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拥有规模庞大的稻米种植产业的泰国就像是抱着黄金在大街上闲逛的孩童,为了从中攫取利益,美国打着农业科技援助的旗号,哄骗泰国打开稻米市场。

随后美国当局全力发动印钞机,对美国稻农进行大规模补贴,获得政府补贴的美国农民有恃无恐,对泰国稻米市场进行大范围倾销,低价大米很快就充斥了东南亚市场,泰国稻农被打得体无完肤,只能跑到位于曼谷的美国大使馆前做无谓的抗议。

美国政府可以说是略施小计,就让一个成熟的稻米市场元气大伤,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上述操作还只是美国当局的“略施小计”,只用纯粹补贴方式就让泰国稻农们体会了什么叫做资本主义世界的险恶。

恐怖的是,利用美元霸权进行无节制的农业补贴只是美国粮食战略的冰山一角,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美国的粮食武器又来到了一新高度——期货。

期货,顾名思义,就是先找市场再生产,由于订单是在农产品种植前签订,所以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毁约,杜绝了农民再生产完产品后找不到买家的情况。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美国农业可以说将期货用到了极致,所有的大宗农产品都通过期货来进行交易,而这就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会根据各种人为因素所影响。

而这个人为因素,就是美国农业部,在每个农业季度交替之时,美国农业部都会出台各式各样的行业分析报告,而期货交易所则根据这些报告“有意无意”地对价格进行更改,通过金融期货的方式,美国当局抹消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农业损失。

譬如2012年,美国遭逢了百年难遇的大旱,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玉米歉收,但美国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因为农产品的歉收而减少,反而大幅提高,一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而这些都要归功于美国的农业期货和发达的保险制度。

结语

在很多人眼中,粮食问题只是当下国际问题的冰山一角,认为在这大争之世下,粮食只是无足轻重的添头。

然而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粮食安全都没办法保障,那么这个国家连参加博弈的资格都没有,更不要说在世界市场上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所以,面对美国的粮食战略,我们一定要稳住自己的农业基本盘,一定要坚守住耕地红线,保护住每一个中国人的口粮安全,善待那些为了同胞口粮而付出毕生心血的农民。

参考文献

粮食战争——美国霸权的秘密武器 作者:赵丽丽

粮食战略政治化: 美国维护全球统治地位的战略 作者:刘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