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考公和考研一直是多数本科毕业生的首选。不过今年,这两者出现了反比例增长:考研人数下降,考公人数到底激增。有说法认为其实是原本打算去考研的那部分人,觉得考公更合适一些,于是选择去考研了。毕竟对于多数人来说,考研以后还得研究找工作,还不如考公更直接:毕竟,考公以后,想提高学历可以办个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甚至一鼓作气刷一张在职博士的学历,这样一样可以按照硕博的学历来谋取体制内的好处。而考研以后,还真未必能顺利拿到编制。

其实学历的本质,和工业品一样,都是可以无限派生的。说起工业品最典型的莫过于自行车。在80年代,一个工人可能需要不吃不喝仨月才能买一台普通自行车。而在当下,一个工人只要一天的工资,就能买一台普通的自行车。

学历也是如此。在80年代,中专学历都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但是在2020年代,本科学历都有些大众化了。因此很多人对于学历贬值的速度产生纠结心理:那就是学历贬值的大背景下,读研究生有意义吗?

1、一刀切思维

其实当代教育的无奈之处就在于,尽管本科生大多接受了16年甚至更久(比如有的本科是五年制的)的教育,但是独立思维并没有养成,甚至还存在对待事物采取一刀切的处理方式。比如对于是否升学,就存在这样的茫然。

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就像小马过河一样,很多事情适合别人,未必适合自己。对于发展规划也是这样。有人可以在大学四年混日子,然后回家继承家里的产业。但对于家里没有产业需要自己打拼的人来说,如果跟着有条件的人学习混日子,那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

因此对于考研是否有必要,也是因人而异的问题。

2、需要考研

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规划。就好比虽然当下的媒体话语权被村镇做题家把持,导致互联网上似乎都是一些学历暴发户、村镇做题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初中或者职高就毕业的群体,也没因为停止升学就失去了发展途径。

其实学历道路和其他道路本质上一样,都是一种发展模式,而发展,自然而然需要有一定的规划。考研也是如此。

个人觉得,两种情况需要考研。

第一,是专业属性必须考研。比如医学类专业,本科基本上没有就业的机会。因此想要继续深造,就得考研甚至读博。所以对于医学生来说,是否该考研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算什么问题。

第二,是个人发展需要考研。比如打算走学术路线的,自然不能光满足于本科,甚至还得积极考研考博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此外,有钱有闲,觉得不用为前途担心的,也可以多在学校里泡几年,混个硕博文凭出来。

而对于专业属性方面不需要考研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其实读研大多没这个必要。另外,如果是因为毕业就失业才考虑读研躲避就业的话,这种想法其实就是不可取的。

所以,学历贬值,读研究生是否值得的问题,需要因人而异,结合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