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壳楠的发现填补了昭通境内无黑壳楠生长的历史空白。”11月29日,说起黑壳楠发现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发现人的昭通市大关县林草局科研工作者李波欣喜不已,禁不住对“全身都是宝”的黑壳楠如数家珍、赞不绝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通首次发现黑壳楠

“说实话,能发现野生黑壳楠,是一种特别的缘分,感觉是谈了一场恋爱。”李波说,几年前,他和云南农业大学植物学本科毕业的儿子李朝柱在昭通境内开展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相继被深藏在昭通多个县份大山密林中的几十棵奇特树种深深吸引。“看上去,这些树种均属于散生,长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处于密林中的枝条外皮与主干中下部位树皮呈深褐色或浅黑色,透光条件稍好的高大枝条上生长有苔藓、伏石蕨、瓦韦等植物及菌类,茎和枝条上长有少量明显突出的气孔。”

经测量,这些树的树干高度为9米至17米,最大胸径达1.2米,气孔直径为0.3厘米至0.6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树干、树皮、枝叶和气孔等特征,父子俩初步估计这些树是野生黑壳楠,并把它们纳入到后期深入观察研究的课题中。

自此,为了全面揭秘这棵黑壳楠,李波时常进行实地“走访”和科学论证。除了拍图用于图片比对,还观察和记录它们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潜心研究它们的各种生物习性。最终,确定并对外公布了这些树种的真实“身份”——黑壳楠,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是常绿高大乔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欣喜的是,李波通过查阅资料和广泛求证后确认,这些黑壳楠属于昭通境内首次发现。同时,李波关于昭通发现黑壳楠的科研论文已在国内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和专家一致好评。

黑壳楠“全身是宝”

李波介绍,黑壳楠用途广泛,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李波眼中“全身都是宝”的“宝贝”:

四季常青,树形美观,花期较长,花香浓郁,叶片和果实颜色变化多且有光泽,是优质绿化观赏树种; 叶子、种仁均含芳香油,是香料工业的加工原料; 皮、果实、叶、根含有生物碱,均可入药,有止痛和除风湿等疗效,成为医药原料; 木材坚硬紧实,不开裂、不变形、不生虫、不腐蚀,有芳香、有光泽、有纹理,可作为精密器具装饰用料和高档家具加工用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与扩繁并重

对于这些散生的野生黑壳楠,李波一直尽心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据了解,下一步,在继续对黑壳楠加大生长习性研究和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将大力开展人工扩繁保护工作,以便让它们的“家族”在昭通尽快兴盛起来,推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绿色产业发展。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申时勋 通讯员 李波 李朝柱 摄影报道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吕世成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