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的土别耙的太深,柠条的种子种得太深不出芽。”昌汉白村党支部书记院和平在大棚里边忙碌边嘱咐着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户正在播撒柠条种子

农家冬季少闲月,初冬时节,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的育苗棚,有人挥舞着锄头,有人在检修设备,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演绎着播种生命的“圆舞曲”。参与育苗的村民们随着技术人员的指导紧锣密鼓的忙碌着,现场的技术指导刘东耀介绍说:“大棚内将要培育的是耐旱、耐寒并且抗高温的柠条锦鸡儿,这次育苗和以往育苗的主要区别在于这是杭锦旗第一次尝试在秋冬季温室培育柠条苗。”

全局化统筹 育苗走出“新思路”

巴拉贡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种苗需求,筛选出一批优质柠条种子,利用大棚进行育苗。为了提高冬季育苗的成功率,这次育苗选用的是双层大棚,尽管外边气温低至零下15℃,大棚内依旧能保持在10℃-16℃范围,开启供暖系统后,温度还能进一步提高。走进育苗大棚,只见柠条已经发出了绿色的嫩芽,棚内春意融融的景象与棚外萧瑟的冬景形成鲜明对比,柠条育苗的大胆尝试,也为新一年的村集体经济增收种下了希望。

技术化管理 育苗走向“快车道”

“种了半辈子地,冬季育苗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既有些紧张也有点激动,如果这次能够成功,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为此我们雇了专人对育苗棚苗木进行照顾。”昌汉白村党支部书记院和平说。

通过多方学习、求证,确定了最终育苗实施方案。通过旗林草部门技术员了解到,柠条苗种子容易遭到虫蛀,种子发芽率一般处于50%-60%之间,为确保采购的种子质量合格,在播种前镇里组织专业人员做了发芽率监测,最终测得发芽率约为53%。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农技人员也特别注重加强天气防范,加强温光、水肥、病虫害的防范和管理,切实做到了科学培育、科学致富。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冬季育苗需要经验,也需要技术,只有在技术的‘导航’下,生产才能稳步发展。”巴拉贡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杨志说。

常态化监测 育苗走进“闭合圈”

冬季育苗忙,来年更兴旺。本次育苗面积约为2.5亩,共播撒约100斤柠条种子,根据当前出芽情况,昌汉白村党支部书记院和平介绍说:“柠条出芽初期,由于担心水分不足,补过一次水,补水后发现出芽情况不太好,于是又停水一段时间,这几天陆续又开始出芽了。”为保证棚内温度恒定,大棚前后分别设置一个温度计,时刻监测棚内温度,育苗棚管理员每周至少去一次育苗棚,查看柠条苗出芽及生长情况。

“冬季育苗的意义不仅仅是巴拉贡镇继朝天椒育苗之后,又一次新的尝试,更是巴拉贡镇在助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迈出的坚实的一步,此次柠条育苗虽然是探索和尝试,但是我们信心十足。”巴拉贡镇党委书记温惠说。

近年来,巴拉贡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户种植经验不断提高,种植规模持续壮大,大棚产业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下一步,巴拉贡镇党委、政府将继续鼓励群众冬季利用大棚育苗,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杨艳、庞子晗)

来源:杭锦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