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城往北七公里,有这样一座古村,自唐代南诏时期起,一千多年来她的名字从未改变,因此也被称为“千年白族村”,这便是诺邓!从古至今,一项珍贵的自然馈赠养育了诺邓村的人们,更造就了延续千年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最为盛名的便是古法腌制的诺邓火腿。诺邓火腿是一种天然的风干发酵肉制品,一般需要风干3年以上,只有风干达到年限的火腿脂肪才能氧化成特殊的美味。在保鲜手段多元化的今天,贮藏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然而历经岁月凝练的火腿依然在餐桌上大放异彩,它香气浓郁,咸鲜甘甜的滋味受到各地人们的青睐。2017年,诺邓火腿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一、历史渊源

诺邓古村产盐,据《蛮书》记载,诺邓盐业开发始于汉朝,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时,诺邓因盛产优质食盐而名震滇西、缅北,加之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典型的立体型气候,光照充足、土壤多类,形成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生态环境。而位于云南大理的诺邓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样的气候环境让诺邓村拥有做风干肉制品得天独厚的特殊条件。火腿肉制品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晾挂较长时期,所谓“隔年火腿”有的可以三至五年“隔”下去,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造就了诺邓火腿延续千年的美味。

二、工艺流程

自古气候是每一道发酵美食的关键。诺邓火腿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排水良好;草山草场资源丰富,周边无污染,水质优良。属大陆性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在这里发酵后的火腿,能长出一种霉菌,在这种霉菌生成后,一个完美的诺邓火腿才能开始发酵。诺邓火腿的最佳的腌制时节在每年的冬至过后,春节前夕,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腌制的火腿被称为“正冬腿”,也是真正意义上传统的诺邓火腿。

新鲜猪腿放血,不施针锥,只用揉拍,以防纤维破坏,以当地所产的苞谷酒除菌借味,以灶灰泥浆涂抹火腿表面加速发酵,再以绳吊于阴凉通风处。诺邓雨量适中,气候温和,霜期较短,恰好适宜深度发酵。通常需要三年左右时间,一油脂薄,瘦肉多,鲜滑味美的火腿才能够被制好。诺邓村的盐井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作为一口天然盐井的盐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消化吸收,满足健康。

三、美食特点

诺邓火腿滋味品鉴口感鲜美,色泽红润,香味浓郁,咸鲜带甜,肥而不腻......所有关于肉食美味的形容词,用在它身上我感觉似乎都不为过。诺邓火腿,是自然与历史的馈赠,有着千年历史的诺邓天然盐井,造就了诺邓火腿独具的美味。经过风干晾晒,此时火腿上的脂肪已经氧化成了特殊的美味,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吃法,贴近中间骨头的肉是最好的,3年以上的诺邓火腿可以生吃,肉质细、油脂薄、瘦肉多。

四、价值意义

经科学研究表明:诺邓火腿的营养价值丰富,不含亚硝酸盐及其它食品添加剂,倒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适度的脂肪,十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富含钾等矿物质。又能舒缓疲劳、改善精神不振和失眠等症状。一般人都可食用,尤其适宜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作为云南山间的一个普通村镇,交通的不便利、物资的匮乏、肉制品的保存困难,让一千多年前的诺邓村人民面对艰苦的条件,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研制出了腌制风干猪肉火腿的方式,而这样的风干火腿也在千百年来用其鲜美养育了这一片土地的人们。诺邓火腿就和诺邓古村一样,经历繁华喧闹,经历世俗忘却,如今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中。在时间流逝中,有很多已经改变,不变的只有某个角落中斑驳的回忆和这千年一味的诺邓火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