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大诗人李白旅居武汉,在黄鹤楼上品尝美酒,在长江游船上吟诗唱曲,在莲花湖畔挥毫抒情,还留下了“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浪漫诗句。后来,黄鹤楼因此而成为了武汉市的地标建筑,江城成为武汉城市的代称,梅花成为武汉市花以及湖北省省花。从类似李白等文人墨客以及湖北与武汉当地地方志记载来看,黄鹤楼都是武汉的地标建筑,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2019年武汉黄鹤楼的游客量达到了446万人次,创历年游客接待量新高。而在2023年国庆节期间,黄鹤楼共接待游客29.64万人次,从游客们的这些火爆程度上来看,黄鹤楼还是深受广大中外游客的喜爱的。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黄鹤楼“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2007年,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

黄鹤楼在受到众多的荣誉前提下,还是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质疑:黄鹤楼是后来新建的,并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楼,是现代化的水泥建筑,到底有什么旅游价值呢?公元223年,吴大帝孙权修筑夏口城(今武汉武昌老城),于城西南角黄鹄矶上建造了军事城堡一座,用于瞭望守戍,它就是早期历史上的黄鹤楼。黄鹤楼名称来源于古时候有一位仙人驾着一只黄色的仙鹤在此地降临为贵宾起舞而得名黄鹤楼。
在黄鹤楼近1800年的发展史上,描写黄鹤楼并留存下来的诗词有1000余首开外,而黄鹤楼坐落的地点恰好又是拥有1800年建城史的武昌城,黄鹤楼与武昌城是相依相伴的。黄鹤楼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为何要从长江之滨的黄鹄矶上搬迁到现在的长江岸边的蛇山上,那是因为解放初期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需要,那个年代建设一座长江大桥的难度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

为了新中国最大的民生工程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为了京广铁路与107国道的火车汽车尽快结束靠轮渡过长江的历史,新中国举全国之力建设武汉长江大桥,而当时长江之滨的黄鹄矶上的黄鹤楼正处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施工的区域里,黄鹤楼这座古楼只能让位于长江大桥的建设工程所需,需要搬迁到了距离老址1000米内的武昌老城内蛇山的西一峰上峰岭上,现在人们站在黄鹤楼上对长江大桥以及大江两岸风光一览无余。
从文化角度来说,黄鹤楼原址只是在武昌长江之滨的黄鹄矶上,而搬迁到武昌老城内的蛇山西一峰上后,这里比老址视眼开阔了许多,而且是居高临下,不仅登楼可以欣赏到长江两岸的城市风光,也能坐拥楼高51.4米的高度欣赏武昌老城以及四周武汉三镇市井喧华的热闹场景,还能观看长江大桥上火车与汽车的车水马龙,也有长江里的汽轮鸣笛渲染着这座城市的活力。这样的黄鹤楼不是没有旅游价值,而是大大提升了旅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