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虹鳟鱼首次实现安全溯源!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来自青海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的省级科技专项“高原冷水鱼养殖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通过省级验收并认定验收等次为优秀,青海首次搭建青海虹鳟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和鉴别体系!
据悉,该项目从高原冷水鱼养殖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养殖模式引进熟化及技术集成示范、动态营养调控技术集成示范、养殖水体环境监测与评价、鱼产品产地溯源和鉴别技术应用、三倍体虹鳟主要寄生虫与常见鱼病调查及诊断技术的应用等6个方面入手,系统全面地开展了技术研究与攻关、引进和熟化,集成了一整套技术并得到了示范推广。
项目的引进熟化和集成,不仅研发了3种陆基养殖模式、缩短了虹鳟养殖周期、进一步实现三倍体虹鳟饲料配方原创化、降低饲料成本、建立了虹鳟主要病害的诊断技术体系等,对青海省现代渔业养殖产业有着显著的推进作用。
截至目前,青海建立了现代渔业养殖示范点6个,示范推广区养殖规模达到1.23万吨,实现产值5.7亿元。
虹鳟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
现场评审在青海正式启动!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拥有丰富而充足的冷水资源,青海省合理开发利用黄河冷水资源,发展虹鳟养殖。
加强青海省虹鳟疫病防控,创建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是从源头切断虹鳟疫病传播风险、强化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虹鳟健康苗种供应,促进虹鳟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三江源"水体绿色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月下旬,受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派出评估专家组赴青海省开展虹鳟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现场评审。
这是继病防委在山东省启动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现场评审后的第二次现场评审,也是虹鳟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的首次现场评审。
全球水产联盟(GSA)发布
主要鱼类、虾类产量预测数据
日前,2023年负责任水产峰会于圣约翰召开,大会发布由全球水产联盟(GSA)与荷兰合作银行Gorjan Nikolik及Kontali的Ragnar Nystøyl联合汇总的《全球养殖水产年产量调研及预测报告》,披露了主要鱼类、虾类产量预测数据。
养殖虾类年产量预测:在经历了强劲增长的2022年后,2023年供应量略有下降,2024年有望恢复增长,预计增长率为4.8%
2023年亚洲虾类养殖产量将下降3%以上,这是近十年来首次下降,但2024年增长率将回调至4%左右。随着大棚和工厂化循环水技术的应用,中国养殖业正在迅速扩张——原先传统土塘每年只能养一茬的地区,现在可以实现全年生产。
养殖鱼类年产量预测:2023年供应量略有下降,预计2024年恢复增长。
其中,养殖大西洋三文鱼的全球产量在2022及2023年保持稳定,在2024年及2025年或将分别增长4.3%及3.9%。2公斤以上的大型虹鳟鱼产量继续稳步增长;2公斤以下的小型淡水虹鳟的产量或将下降。
随着全球经济从疫情影响中逐步复苏,养殖鱼类增产的潜力巨大——产业已具备相关技术和专业知识,例如在海外主要用于鲑科鱼类的陆基循环水系统的迅速普及,这对全球渔业的现代化进程都意义非凡。
“把脉”动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届全国渔医大会展开
11月23日,第四届全国渔医大会暨2023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动保分会年会、中国水产动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思想汇在广州举行,深度解读中国水产动保发展新机遇、新模式、新出路,为动保产业发展“把脉”,探寻高质发展之路。
就精准用药、科学用药问题上,大会指出: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全世界公认的治疗方法,绿色养殖并非禁用抗生素,这将导致细菌病、真菌、寄生虫病的猖獗。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正视抗生素,是水产养殖行业需要重视的关键。
就水产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手段问题,大会指出:一线渔医无非要做两件事:治病和调水。一线渔医要弄清楚病原种类,才能准确诊断疾病,才能对症下药;水质是渔业养殖的关键,精准调水也是重中之重。
面对动保经营微利化,产品销量下滑、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大会认为:目前大环境经济下行,养殖户和企业利润率下降。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帮助养殖户减少养殖成本是真正要做的事。水产养殖如何精确调水,降低饵料系数,这也是未来动保企业的市场发展方向。
就动保产品、服务、渠道、品牌、经营模式的未来,大会呼吁《动物福利法》出台,真正意义上的减少水产动物疾病,实现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