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历了多次寒潮和降雪过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这些寒潮降雪的主要源头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它们在强盛的北极涡旋盘踞下不断增强,并且借助强势的阻塞高压推动,不断向南输送,进入我国中东部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了大范围的降温和不少地方的激烈雨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西伯利亚冷库持续加压

即将进入12月,太阳直射点还在进一步向南移动,将在冬至日移动到最南位置,因此,北半球的太阳辐射还在进一步减少,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正在加速冷却。因此,西伯利亚地区的冷堆强度还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认为,12月上旬,北极涡旋在短暂离开西伯利亚后又要重新回归,让这里的冷气团持续加压冷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极涡旋是指北极地区上空的一种强大的气旋性环流系统,它可以将极地的冷空气带到低纬度地区,造成寒潮和降雪。目前,欧亚大陆深处正隆起着一个强势的阻塞高压,它将刚刚离开亚洲的北极涡旋再次从北极圈内捅下来,在西伯利亚地区持续盘旋,因此在12月上旬,西伯利亚上空的冷堆将进一步增强,形成一个巨大的冷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我国现更大降雪苗头!

一般来说,当北极涡旋强劲时,它会将寒冷的极地空气锁在高纬度地区,使得中纬度地区相对温暖。当北极涡旋减弱或分裂时,它会释放出寒冷的极地空气,使得中纬度地区出现寒潮。超级计算机的预测中认为,接下来欧亚大陆环流并不稳定,在12月上旬后期,一东一西的阻塞高压将形成,配合北极涡旋组合成类似“倒欧米伽”的环流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形势下,西伯利亚冷库的冷气强度不仅明显增强,同时,在阻塞高压前后夹攻下,也可能推动这些冷空气向着我国倾泻,因此冷空气活动排除在12月上旬后期和12月中旬开始增强。比如中央气象台的中期预报中指出,未来11-14天(12月10-13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东北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我国的暖湿气流也没有闲着。在11月里,我国中东部地区受到了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一度导致多地气温偏高,湿度偏大,降水偏多。甚至充足的暖湿气流为我国东北等地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为降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导致东北发生了五次大范围降雪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已有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指出,当西伯利亚冷库的冷空气12月南下时,恰好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二者相遇时,就会发生强烈的对流和对流,导致大气不稳定,形成强降水。由于冷空气的温度足够低,而暖湿气流的水汽足够多,还会形成雨夹雪或雪。到12月14日前后,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将大范围的出现积雪,部分地区积雪深度还可达到10厘米以上,这意味着,后期中东部还有大范围降雪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形势还很复杂

从这一预报上,接下来冷暖气团引发的,甚至可能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最大范围降雪。此外,在其他数值预报中也可以看到,12月中旬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雨雪天气的迹象,雪线大致将推进到黄河沿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关于下雪的预报,还有很多树枝模式并不支持,变数还比较大。欧洲中心、日本气象厅、美国国家气象中心等多个国际权威机构的超级计算机模式,都对12月上旬的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降雪情况有所预测,但预测结果并不一致。实际上,即便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模式预测,一些结果认为12月上旬,西伯利亚冷气库的冷空气将大规模南下,与我国中东部的暖湿气流发生强烈的对抗,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最大范围降雪,但另一些结果却并不支持这一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测结果的差异,主要在于对阻塞高压的强度和位置的判断不同,目前不少预测认为,虽然后期欧亚大陆将出现东西双阻塞高压的环流形势,使得西伯利亚冷库的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形成一次强烈的冷空气,但目前关于乌拉尔山一带的阻塞高压强度还有分歧,不少模式认为西边乌拉尔山附近的阻塞高压很弱,导致西伯利亚冷库的冷空气南下幅度不大,对于我国的影响较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目前的气候系统还处于变化之中,各种因素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未来的降雪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不能盲目相信任何一种预测结果,也不能轻易否定任何一种预测结果。建议广大公众关注最新的气象信息,做好防寒保暖和出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