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威胁环境与健康的全球环境挑战。近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中国的治塑之路进程如何?终结塑料污染,我们还需做出什么?
塑料治理相关政策频频出台
近年来,国内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频频出台,对于塑料污染治理的目标日趋清晰,管控也进一步严格化。
2020年,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中国塑料污染治理进入全链条管理阶段。
“相比过去针对单一塑料产品的禁限政策,我们现在的政策主张全链条、系统性的治理模式。譬如最早的,2007年印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就针对塑料购物袋。而《意见》是以问题为导向,对塑料污染部署开展的全链条治理,包括源头生产、流通、消费产品替代,回收处置、垃圾清理等各个环节。
2022年7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对《意见》进一步拓展、细化及落实。
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塑料包装制品形式多样,应用领域广泛,是当前塑料污染治理的关键领域。研究显示,我国一年用于包装生产的塑料总量约为4500万吨,约占全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的一半。其中,大量的塑料包装是一次性使用废弃性质,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另类替代与无效替代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外卖使用陶瓷、不锈钢餐具、锡箔纸替代塑料,而前者难以重复利用,缺乏有效回收,造成更大的浪费,以及使用主要材料为树脂的无纺布袋进行替代,亦是无效替代的典型。
二是过度包装问题突出,例如箱外套袋、胶带过度缠绕等现象比比皆是。目前,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要求主要针对食品和化妆品行业,对于其他行业的覆盖非常有限。快递行业也有相关限制的行业标准,但是实际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
三是原装直发界定不清晰。例如对于电商快递不再二次包装的要求,经仔细研究发现,这一界定是指电商打包好的快件,寄递企业不再包装,而非原装直发。
四是回收环节的设计注重投放数量,却忽略空间布局,导致回收装置形同虚设。很多物流企业为响应政策,在快递中转站也设立了包装回收箱。实际上,消费者很少在此拆快递。
建议对禁限路径进一步科学评估,重点推进绿色包装开发;差异化管理塑料细分品种,制定环境泄露率和回收率量化目标;建立全品类塑料回收与梯级利用,促进高附加值回收产业内循环。
优化塑料污染回收方案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表示,中国目前塑料主要有两种处置方式,一是回收,二是随着生活垃圾的处置进行焚烧和填埋。优化塑料污染回收方案尤为重要,公众参与减塑的潜力非常大,推动公众提升减塑行动意识需要选择合适的行为干预场景,并为公众提供足够丰富的减塑环境知识与参与回收渠道。
近年来,由于新的垃圾分类制度推行,以及全国开展‘无废城市’的试点工作,公众的减塑意识虽有所上升,但参与潜力未被充分挖掘。社区是挖掘公众减塑参与潜力的最佳场景。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治理生活废弃物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实现垃圾分类的基础上,面向公众倡导从消费、生活两个角度减塑是废弃物减量的必经之路。
全国各地的社区纷纷探索厨余垃圾堆肥、二手物品市集或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减量措施。然而,陡增的塑料垃圾如何减量鲜有社区问津。公众纵然知道“白色污染”形势严峻,却无从得知现有的塑料垃圾如何分类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回收,也不知道在现有的社区机制下该从何实践。
比如,经过清洗的外卖餐盒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却因为鲜有垃圾分类志愿者能给予这样的指导,导致大量的外卖餐盒最终流入了垃圾填埋场或者焚烧厂,难以回归资源化的路径。
在公众教育工作中,需要更立体地呈现塑料污染问题对全球生态、人类社会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影响,并针对不同人群的认知特点选择相应的环境知识内容,才能更好地提升不同群体的减塑行动动机。(中国环境APP,内容有删减)来源:大收场资讯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拾起卖资讯”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转载内容(图片、视频、文章等)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认同其观点和立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负责。转载内容如有来源标记错误或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