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萌 摄影记者冷锋 为进一步巩固深圳市控烟执法工作成果,督促深圳市各类禁烟场所落实《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履行控烟职责,强化控烟执法行动,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1 日期间,深圳市控烟办联合辖区公安、市场监管、城管、卫生监督等执法部门在光明区组织开展 5场专项控烟督查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9日19时40分,控烟督查组来到光明区合水口社区内网鱼网咖开展第三场专项控烟督查行动。当天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在该网吧发现3位网民桌上有烟,地上有烟蒂,且通过现场询问查实3人吸烟。执法人员现场进行宣导、教育并当场处罚。

网吧内可闻到烟味,执法人员现场查实3人抽烟

29日晚上,督查人员一行进入网吧后发现大厅内未见人员抽烟,但能在网吧内闻到明显烟味,现场可见网吧大堂张贴内禁烟标识,但是各包厢未统一张贴明显禁烟标识。执法人员介绍,网吧内每个包厢都需在显眼位置张贴禁烟标识,如包厢出入门上,以提示网民网吧内禁止吸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执法人员现场查看各包厢情况。执法人员进入一包箱内发现网民桌上有烟和打火机,地面可见多个烟头。执法人员向网民说明身份后,询问其是否在包厢内吸烟,包厢内男子询问过程中承认确实在包厢内抽烟,随后执法人员对其进行了控烟宣传和教育,明确告知其网吧内为禁烟场所,并对其当场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执法人员继续查看其他包厢情况,在两个包厢内均发现网民桌上有烟,地上有烟蒂,且通过执法人员现场询问查实2人吸烟。执法人员现场进行宣导、教育并当场处罚。其间,有烟民称,网吧管理人员告知其“大厅不能吸烟,包间可以吸烟”。在检查完各包厢后,执法人员随即对网吧管理人员进行询问是否存在网民反映的情况,并向网吧管理人员强调网吧为禁烟场所,并宣导《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中关于场所管理的责任,要求现场人员加强管理和对网民的提示,落实控烟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控烟条例》,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建立禁止吸烟的管理制度,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并配备控烟检查员;不得配置与吸烟有关的器具或者附有烟草广告的物品;在禁止吸烟场所的入口及其他显著位置设置禁止吸烟标识和监督投诉电话;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场所工作人员应当要求其熄灭或者停止使用烟草制品;不熄灭或者不停止使用的,应当劝其离开;不服从劝阻且不离开该场所的,应当向有关部门报告。

现场志愿者向吸烟者及网民进行控烟宣传,并向网吧管理人员发放控烟宣传资料和禁烟标识,现场管理人员现场张贴,并表示后续会进一步落实场所管理和对网民的禁烟提示。

专家:要谨防“三手烟”危害

光明区合水口社康医生何剑云介绍,日常社康中心会开展控烟宣传,每一位成年人在社康就诊结束时,就诊系统弹框会提示医生询问其是否吸烟,如市民有吸烟史且愿意戒烟,就会进行戒烟干预,并协助吸烟者制定戒烟计划。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医生林炳亮认为,网吧可以通过提示网民统一将打火机放置前台或对不吸烟网民进行时长奖励等方式,鼓励网民在网吧内不吸烟。吸烟居民想戒烟的话可以到就近社康或者医院戒烟门诊寻求帮助,通过评估烟草依赖程度、提供专业的心理行为干预或通过戒烟药物等进行科学有效戒烟。

2018年,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基于“家-校-卫”联动模式,组织各区慢性病防治机构,联合学校健康家委等,积极开展“无烟家庭”创建活动。2018年起,深圳试点建立健康家委工作网络,在试点学校成立学校健康家委会,在试点学校每个班级家委会设立1名健康家委。市区卫生健康和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成立市级和区级健康家委会,构建“市—区—学校—年级—班级”的健康工作网络。依托这一网络,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在全市范围启动了基于“家—校—卫”联动模式的无烟家庭创建试点活动。其中,无烟家庭创建工作由学校健康家委会提出申请,区级慢性病防治机构择优确定开展的学校。

为了实现“无烟”KPI,市控烟办联合市慢病中心设计制作了“无烟家庭”工具包,列出10项指标包括,签署“无烟家庭”承诺书,并悬挂在家中明显位置; 家庭范围内,所有室内区域禁止任何人任何时间吸烟; 家庭私家车内不允许吸烟,并张贴明显禁烟标识; 门口及家中醒目的位置张贴“无烟家庭”标识; 家庭成员知晓吸烟、二手烟危害和深圳控烟规定; 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控烟活动; 家庭吸烟者积极戒烟,并记录戒烟日记; 指定孩子作为家庭控烟监督员,记录无烟家庭日记; 维持家庭全面无烟状态超过1个月及以上,增加了无烟家庭创建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提升了孩子和家长的互动趣味性。

目前,深圳市“家-校-卫”联动学生健康教育试点工作已经覆盖上百所学校,招募超过上千名学校健康家委和家长健康教育讲师。

林炳亮还提示“三手烟”的危害也应引起公众注意。许多烟民在烟瘾来犯时,会到卫生间、阳台上,避开孩子和孕妇抽烟,但因此产生的“三手烟”也会给不吸烟者带去危害。

“三手烟”是指吸烟者“吞云吐雾”后残留在衣物、墙壁、地毯、窗帘、皮革、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烟残留物,是目前危害最为广泛的室内空气污染。林炳亮介绍,“三手烟”危害既隐秘又持久,可以在室内持续至少200天,且“三手烟”的累积效应相当明显,化学物质的毒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且“三手烟”对儿童的危害更大。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远比成人低,加上体重相对成人低,同样水平的有毒物质对儿童造成的危害更大。

如何能减少“三手烟”危害,林炳亮建议,吸烟者不要在长期生活的室内或者家里吸烟;在私人住宅、公共场所、出租公寓、出租汽车、公共交通工具等尽量做到不吸烟。父母主动吸烟或者吸二手烟对儿童健康都有潜在危害,吸烟后尽量保持个人卫生,更换衣服,洗头洗澡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三手烟”对家人的危害。同时还可以经常保持擦拭和清洁室内环境,应该引导儿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不要在吸过烟的环境中长期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