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胡增春 通讯员 陶登肖)11月28日,运城市万件出土文物移交仪式在运城博物馆展区中庭举行。在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运城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部分运城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的见证下,出土文物完成移交。
移交仪式上,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宣读《山西省文物局关于新绛县委党校新校区等37个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标本移交运城博物馆的意见》,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运城博物馆签署相关文件。据介绍,此次移交出土文物的范畴是运城市境内考古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既有历年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也有2019年以来配合运城市基本建设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移交出土文物数量共计4960件套(10675件)。此次移交的文物类别丰富,出土文物地点分布于运城市10余县、市,年代跨度从百万年以前的远古时期到清末、近代,涉及旧石器时代的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新石器时代的西阴遗址,夏商周时期的东下冯遗址、倗国墓地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品,近年来省考古研究院在运城市开展的37个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充分展现了古代河东大地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变化不同方面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也是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具体实物见证。
“我们一定做好移交文物建档、保护、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切实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文物资源、文化遗产的价值魅力,不断促进文物保护利用成果的全民共享。”运城博物馆馆长王大奇说,这些文物的移交,在充实运城市博物馆藏品的同时,也为深入开展文物研究阐释、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运城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20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42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运城市在省文物局和省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挂牌成立运城市考古研究所,组织开展“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大型公众考古系列活动,连续举办三届“西阴论坛”,全市主动性考古工作全省第一,先后荣获“百年百大考古发现”1项、“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3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6项,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了运城力量。
运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抓好文物保护管理、河东历史挖掘、历史文化传承、文物活化利用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晋东南区域考古中心,加快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面叫响“国宝第一市、天下好运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