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地产11月29日发布公告称,未能于10月30日到期日支付“宝龙地产5.95%N20250430”项下1591.63万美元的利息,该票据有30日的宽限期,截至公告日宝龙地产仍无法支付相关利息。

对此,宝龙地产方面表示,受复杂的经营环境影响,集团的销售复苏缓慢,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日益严峻。公司已竭尽全力,但预计流动现金及银行存款仍无法履行当前及日后债务所需。

回顾宝龙自暴雷以来这一年多的历程,可谓悲壮,可再次违约,无疑表明宝龙地产的种种自救宣告失败。

作为闽系房企中的一员。“爱拼才会赢”的闽人血性同样也是宝龙企业性格的投射。

1980年,祖籍福建晋江的许健康决定南下到澳门寻求新的机遇,他所建立的金龙贸易公司就是宝龙集团的前身。

十年奋斗,宝龙集团1990年在澳门正式成立,并形成地产、商业、酒店、文化艺术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在澳门房地产行业所积累的经验,也为其日后回归内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3年开始,宝龙集团专注于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运营。2009年,宝龙地产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2019年分拆宝龙商业在香港上市,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地位。

同其他闽系房企一样,宝龙同样迷信高周转、高杠杆的打法,宝龙采取的“3-6-9”周转模式,要做到在3个月内动工、6个月内开盘、9个月内实现现金回笼。

依靠这种高周转模式,2021年,宝龙地产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完成合约销售额1012亿元,首次跨进千亿俱乐部。

不过,在这历史性的突破背后,是千亿负债压顶——2020年末,宝龙地产总负债攀升到了1433.33亿元;2021年底,其总负债更是高达1800亿元。

所以,销售到达巅峰之后,迎接宝龙地产的是急速的滑落。在2022年,宝龙地产仅实现409.5亿元合约销售额,同比下滑六成。

在2022年7月26日,宝龙宣布其未能在2022年7月25日到期日前,偿还应付美元票据本金及应计利息,涉及本金额2129.4万美元。

宝龙正式官宣暴雷。

暴雷之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宝龙的日子很不好过。

根据宝龙最新披露的业绩数据,前十月,宝龙录得合约销售额252.83亿元,同比下降27.11%,合约销售总面积168.14万平方米。

销售情况的不乐观有情可原,毕竟整个行业的销售都萎靡不振。可同时,宝龙开始陷入大量的债务纠纷当中,不少债权人开始加速挤兑财产。

宝龙焦头烂额,处处受到掣肘。对于现金的渴求,让宝龙选择了降价让利跑量。

在今年8月份,珠海金湾·宝龙城五折卖房的消息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此事所掀起的风波之大,还令珠海住建局出面做了正式回复。

珠海住建局给出的解释是宝龙城采取的降价推盘做法为合理的市场行为。因为项目不是一次性降价到位的,而是分几次调整价格,而这种做法符合珠海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可以每个季度向珠海市住建局申请调整一次新房备案价,调整后售价不低于备案价的八五折这项规定。

宝龙多年来一直坚持“地产、商业、资管”三位一体发展,希望通过住宅销售的现金流覆盖商业开发建设的资金沉淀。

如今,地产销售不力,该商业进行反哺了。而且,有些商业也确实已经成为拖累,比如青岛李沧宝龙广场广场。

李沧宝龙广场于2011年开业之后,就命运多舛。开业不一年多,就遭遇到了前期定位不足和运营能力不强的反噬,人气不旺,商家纷纷撤离。

11月13日,宝龙集团与青岛本土企业达翁集团签约,出售旗下商业资产李沧宝龙广场。

包袱资产终于出手,宝龙终于可以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

十多年了,不容易啊。

债务压顶,销售与利润不断下滑,降价和变卖资产都成为宝龙的必走之路。

这一年多,宝龙一直在泥沼里苦苦挣扎,可仍旧不得不面对如今再次违约的命运。

这让环环响起了中骏官宣暴雷时所说的话,“即使其竭尽全力,流动现金及银行存款,可能无法履行当前和日后义务所需。”

业内一向有"北万达、南宝龙"之说。

巧合的是,今天,万达商管在港交所公告,此前公布的6亿美元债调整还款计划方案已获得债权人投票通过,参与投票的投资者中支持比率达到99.3%。

万达先过了一关。

莫问前路,先顾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