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曾讲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许多事情,天地尚不能左右,何况是人。

人生的苦,之所以吃不完,是因为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养分。

为了得到养分,人需要不断地历经痛苦。

如此才能得到当下的成长,然后进行下一阶段的路程。

人生的路,走完一段,还有一段。

人生的苦,吃完一茬,还有一茬。

人这一生,过好活好,全凭一颗平静之心。

心若平静,则事事皆顺;心若躁动,则万般皆苦。

因此,若要修身,必先养心,心养好了,才能心安,才能看破繁华,才能不动于心,如此,才能心宽,才能不忙不乱,不焦不躁,过好自己的一生。

修身先养心

《王阳明心学》中曾言: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在这浮世中,许多人追求享受、地位和名声;

可是追求身外之物,往往会让你心力交瘁。

当你得不到,就会怨天尤人,就会难逃其中。

久而久之,就会忽略内心,就会远离修心。

王阳明说,人心其实就是天理,世上不存在人心之外的事物与道理。

因为按照心外无物的说法,外在的一切,都是内心的外在显像而已。

因此,人只有从内心寻找真理,才能得到智慧。

正所谓:相由心生

人的行为也好,言语也罢,都只是内心的反映罢了。

当你讨厌一个人,往往那个人身上的品质,你自身也有。

因为你不敢正视内心,就会逃避,就会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

人只要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修得正心。

而要做到表里如一,需要从内心入手,而不是从人心之外入手。

只有当内心修到了至善的境界,外在的言行,才能有着真善的表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

广州石门镇有一泉水,传说只要饮了此水,就会贪而无厌,故被称为贪泉。

西晋时期,确实有几任官员,喝过贪泉的水,最后也确实是因犯罪而被查办了。

后来,朝廷又派了一个有廉洁之称的吴隐之前往上任,到任当日,他便到了贪泉边,连饮三瓢后才停下。

可是,他在任职期间,依然坚守初心,为政清廉,并没有因为饮过贪泉水而贪污受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与不贪,其实不在于泉水,而在于心,而在于人的品质。

王勃在《腾王阁序》中也曾说到: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一个人贪与否,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心的修养。

做人做事,若问心无愧,就能坦坦荡荡,对所遇之事,就能应对自如,就能不乱于心。

王阳明用一生的经历,总结了这句话:“心”左右一切

做好事,做坏事,皆来源于内心。

心中之所思,心中之所想,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

唯有修得平静而宽容的心,才能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因为容易躁动且沉重的心,会让人陷入迷茫之中。

人只有以修心为先,才能懂得通透,并得到智慧。

而唯有日日更新,才能时时自省,才能清除心中污垢,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才能修得一颗平静之心。

心静则心安

《王阳明心学》中曾讲到:

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

修得平静心,才能求得心安,才能看破繁华,才能不动于心。

人生的态度,最重要的就是求得心安。

心若安定了,面对风吹雨打,也能从容淡定。

心安的时候,很多事情,往往都会如同过眼云烟,一下子就过去了。

孔子在《论语》中曾言:

礼,与其奢也,宁俭。”

礼节也好,仪式也罢,与其奢侈繁杂,倒不如节俭些。

孔子认为,心中之礼,比所谓的外在形式,显得更为重要。

而一个人,只有保持安定与清净的心,才能求得心安。

如此,才能不被外界所打击,不被外界所诱惑,内心才能坚定。

内心不能坚定的人,往往容易摇摆不定,往往会过于追求心外之物。

在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因为心境太容易被外界所干扰。

哪怕不为恶,也会容易因为愧疚,或者执着,而陷入痛苦,难以自拔。

人之所以烦恼或欢喜,是人的心对于外界有着挂碍。

长期以往,人就会失去初心,这颗心就会失去它本来的样子。

人是因为心中有善恶之分,才会时而为善,时而为恶。

一个事物,对于你有利时,就是好的;对你无益时,就是坏的。

这就是人的主观意识,这样的意识,往往由好恶之心所产生。

王阳明说,人的心中应该无善无恶,才能一视同仁,才能保持心静心安。

不然,人很容易会以自己的私欲出发,而让自己产生好恶之心。

人总是轻近舍远,总是追求更高的山,岂不知,更高的山,其实在人的心中。

人只有做到无我,才能超越自我,才能攀爬一座座高山。

人世间,最难控的不是行动,而是心动,因为心动,让你多了无数的障碍。

人世间,最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心错,而是心中动了不应该有的念头。

心易动,会易摇摆,会易偏激,则易动歪念,则易做错事。

这个时候的你,只有让一切清零,清空自己的心,让心变得干净,才能心静和心安。

因此,无善无恶一般都是心静时才有的状态,而有善有恶往往都是心动时才有的状态。

人在心动的时候,往往都会内心迷茫,会不知所措,会分不清对错。

因此,唯有保持内心的清净,才能心静而心安,才能处于繁华闹市之地,亦能做到不为所动。

心安则心宽

《王阳明心学》中曾讲到:

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忙碌二字,大概是当下大部人的生活常态。

然而不幸的是,过度的操劳,反而让心更乱,更躁,更焦虑不安。

正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

倘若忙碌的日子,不能给自己的内心,留有一个空闲之地,反而会更加烦恼与担扰。

这样的内心状态,在为人处世时,往往很难做到游刃有余。

这种状态下,意识与思想总是忙乱,有事时它也忙,无事是它也忙,总之就是不停地胡思乱想。

当下,唯有让心静下来,才能心安而心宽,才能以心为主宰,让思想与意识静下来。

心若宽了,哪怕日理万机,也能做到有秩序可言,也能做到从容自在。

只有修得一颗不焦不躁之心,才能从容地面对千变万化的人生。

心若安了,心若宽了,才能不忙不乱地过好当下的生活。

人生短暂,要学会用心去感受繁杂中的快乐,才能感受到幸福;

人生在世,要学会用平静之心去享受生活中的忙碌,才能在苦中找到乐。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名利,而不停地工作,当下看着确实感到充实;

可是随之而来的压力,会不断侵蚀内心,然后让你倍感焦虑;

然后渐渐地,身心会陷入莫名的恐慌,厘不清自己的头绪。

此时此刻,唯有让心闲下来,然后静下来,才能学会转念,学会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只有如此,才能适当的糊涂些,才不至于将自己的生活,过成人间炼狱。

忙碌虽然会让你身心疲惫,但也能让其充满乐趣,关键在于你是否有着一颗不忙不乱的心。

当你的心达到心宽的状态,就能学会放慢脚步,你的心会有一处喘息之地,你就可以喘口气,然后休息一下,接着就能继续前行。

余生,让自己修得一颗闲静之心,如此,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