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早早等候入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感受数字互动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前游人如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流连在馆藏名作中。

“我竟然见到了课本里那幅罗中立的《父亲》!”一早来到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的卢女士发出一声惊叹!为了在开馆第一天来到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参观,卢女士加班好几天,特地申请调休,走进这座新的艺术地标,感受艺术的魅力。11月30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下称“新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12月4日前门票已订完

开馆第一天,现场情况如何呢?

资深博物馆爱好者徐女士一大早就来到了新馆,作为前300名观众的其中一员,她领取到了开馆纪念门票。“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从看到广州艺术博物院选址广州塔南的消息,我就一直在关注,终于迎来了它的开馆。听说建筑很美,开馆展览也很重磅,我前几天定了闹钟抢的票。”

从事艺术行业的刘先生自从知道本次开馆的五个大展会展出1100余件院藏精品、200余件借展精品和500余件文献类展品之后,就十分期待。早上9点,他就带着孩子来到了这里。

记者看到,不少观众在入口处驻足,举起手机,拍摄新馆与广州塔“同框”的照片。“广州塔下‘木棉花’开,身为广州人真的会感到无比自豪!”苏伯兴奋地给记者展示他拍的照片。

走进馆内,更是让大家忍不住发出惊呼,“这也太好看了!”秋日的阳光,透过40米高的玻璃穹顶,洒在中庭地面和环形墙面上,仿佛为馆内披上了一层薄纱……观众们在中庭里或站或蹲或坐,各自寻找角度,拍摄玻璃穹顶,跟随光影的变化捕捉馆内的美景。

昨日中午,记者进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的预约系统,发现直到12月3日的进馆门票均已全部被预约完毕,而12月4日正值闭馆日。

互动赏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新馆内部,包括地上5层、地下2层,涵盖藏品区、展陈区、文化教育与公共服务区、业务科研与管理区、设备区、地下停车库和公共区域。游客可以先看外围建筑,再进大堂感受光影,接着进展厅欣赏展品,最后到数字艺术馆和儿童艺术体验中心体验一把科技与童趣。

从番禺过来的罗小姐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参观次序。记者见到她时,她正驻足“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中,在董其昌《崇冈曲涧图》、文同《墨竹图》、仇英《停琴听阮图》中流连。

在五楼雕塑艺术环廊,《九天九夜》《挑战》等雕塑,动态十足,栩栩如生。这里,还可近距离观看玻璃穹顶,吸引着众多观众打卡留念。“透过孔洞来拍照,会有惊喜。”一位观众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精品荟萃”数字化展厅以馆藏明代文徵明《金阊名园图卷》、清代黄璧《桃花源诗意山水图卷》以及明清花鸟绘画名作为中心,设计互动游戏,传递画作背后的趣味知识和故事。传统艺术与当代科技的结合,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体验。“精品互动墙”则按年代分类正在展出的精品,观众只需轻触互动墙,就可点击观看想看的作品,还可进行放大观看细节、分享给好友等互动操作。

“下次还想来!”在新馆出口,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告诉记者,“下次还要去那个儿童区玩儿,那里好多小游戏,一摸就会有声音,好好玩呀!”

无智能手机长者通道受肯定

记者还发现了新馆非常具有人性化的一点,为了便于无智能手机观众参观,馆方在入口设置了一条特别通道,标注“65岁以上无智能手机登记处”。有需要的老人可通过该通道,凭老年卡、身份证等登记后直接入场参观。前来参观的长者们纷纷表示肯定。从麓湖之畔到珠江之滨,广州艺术博物院的粉丝们也跟随馆址的变化,发生了“转移”。

“参观了新馆、广州塔,再走海心桥去海心沙,可以一路打卡。生活在广州,感觉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广州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越来越高。”陈女士发出感叹。

【提醒】

●地点:新馆位于海珠区艺苑路198号。

●时间:新馆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放,逢周一闭馆(法定假日另有规定另行通知)。预约入馆时间分三个时段,分别是9:00—12:00、12:00—14:00、14:00—16:00。

●门票:观众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个人观众在官方公众号主页底部菜单栏或微信小程序“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美术馆”进行门票预约。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夏世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