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院线放映不同影片”的分线发行模式,可谓是今年国内电影产业的一项重大探索。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全国电影推介会暨第一届全国电影交易会上,《再团圆》《红猪》《小行星猎人》《最后一夜》《烽火糖田》《跳水吧!少年郎》等24部影片完成了分线发行签约。而电影《沉默笔录》定档12月1日,成为真正意义上中国首部分线发行的新片。

业内人士表示,分线发行模式意味着通过市场的有效调节,制片发行方和放映方可以共同将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更意味着观众将看到更多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优秀国产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分线发行可以提高片方的收益。目前通行的分账比例是片方43%、影院57%(扣除上缴的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分线发行模式正式启动后,在统一发行、统一放映的基础上,片方可以和发行方等探索市场主导、灵活协商的交易新方式。再比如,分线发行能提高影院和银幕的利用率,提高放映方的收益。统计表明,截至2023年,我国电影院达到11000家、银幕数突破83000张。但大片扎堆暑期、国庆、春节等重要档期,平日周末档期无片可上。如此,一方面导致淡季单日票房大盘不到3000万,观众走进影院的意愿偏低,影院排片资源被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优质的中低成本电影在宣发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惨遭“一轮游”,无法争取到更多排片空间。从这个角度上说,实行分线发行,可以增加影院收入。

属于新尝试,尚待新努力

作为分线发行的首部作品,《沉默笔录》的公映标志着分线发行的正式启动。网上一份发行方案显示:《沉默笔录》此次选取了30条院线进行合作。排映要求包括:首周末前三天总场次不少于8场(其中首日不少于3场),三天中黄金场不少于3场;工作日,每天场次不少于1场。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这样一部缺少流量明星加持、映前亦非搜索话题的影片来说,如果还采用统一排片的方式,要想排上黄金场次,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