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20,是中航集团“20”系列军机中,堪称极其重要的一款型号,它是我军“三位一体”打击体系中极为关键的空基核常打击平台,关系到中国空军的空基打击力量的提升。

歼-20隐形战斗机、运-20大型运输机和直-20直升机早就正式装备下,中航集团“20”军机系列中,唯独国内外媒体已经持续炒作了至少七、八年的轰-20仍然未能“一飞冲天”。

B-21“突袭者”,11月10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的第42工厂机场首次起飞,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顺利着陆。这是继B-2“幽灵”以后,美空军即将迎来第二款拥有隐形性能的战略轰炸机。

据研发制造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称,B-21使用“数字生态系统”协同制造,为全球第一款第六代机,该机大量运用最新的航空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是迄今为止为可探测性最低的航空器。

B-21拥有先进的机载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能依靠隐形性能突破对空防御体系,拥有“穿透式打击能力”,既能摧毁所需攻击的目标,又能做到全身而退。“突袭者”虽然还未入列,但其名声却已经大噪。

在此前提下,由中航集团西飞公司负责打造的同样具备隐形性能的轰-20战略轰炸机,却迟迟未能实现首次飞行,距离正式入列,还尚需一定的时日。这让广大网友感到有些遗憾,内心不免有些焦虑。

轰-6K、轰-6N和轰-6J,是西飞公司打造的轰-6系列中三款最新的“魔改”轰炸机,让“六爷”总算勉强触摸到了战略轰炸的门槛,却仍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

而且轰-6K、轰-6N和轰-6J的机体不拥有隐形性能,8000公里左右的航程和12吨的载弹量,让其不具备跨洲际的打击能力,与俄美的战略轰炸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也因此军方和军迷都在期待轰-20能够早日横空出世,取得与俄美两大空军强国平起平坐的位置,强化中国空军的空基战略/战术打击能力,提升大国在轰炸机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航空科技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轰-20无疑将成为应对可能的全球军事变革和挑战的一款强有力的空基核常打击大型作战平台,被军方和军迷所期待也在情理之中。

歼-20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杨伟,近期针对未来战机发展举行了一场公开讲座,其46分钟的视频在B站等中文网络上播出,就对B-21和轰-20这两款轰炸机,发表他作为业内资深人士的一些看法。

据互联网上披露的消息,杨伟院士称美国的下一代轰炸机B-21的确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但我觉得他比不过我们的轰-20(轰炸机)。

这句总结性的发言,加上杨伟院士的在业内的身份,给关注轰-20动态的国内网友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的轰-20更胜一筹,感觉此前对于轰-20的久久期待仍然是值得的。

杨伟表示B-21的最大航程,可能会从B-2的12000公里,减少至8000-10000公里;载弹量也会从24吨,减少至15-18吨。这暴露出B-21在远程打击和载弹能力方面的短板。

与之相比之下,轰-20在隐身性能和作战半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杨伟院士觉得B-21比不过我们的轰-20。轰-20在空中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而且能更好地执行远程打击任务。

杨伟院士表示参考我军大型战略运输机运-20的表现,那么轰-20的最大航程超过10000公里应该没有问题,载弹量也会远超轰-6K/N(轰炸机)。

在关于轰-20迟迟没有公开问世的原因时,杨伟表示我军装备研发向来对标全球最顶尖的水平,那么在战略轰炸机领域,我军对标的自然是美国的B-2,在轰-20定型之前将确立它的优势地位。

杨伟院士明确表示,一个国家既然能独立研发(歼-20)隐身战斗机与(运-20)大型战略运输机,那么就一定能搞出隐身战略轰炸机,所以轰-20的问世只是时间问题。

总之,在B-21“突袭者”实现首飞,轰-20却迟迟未露面时,杨伟院作为业内资深人士点评B-21和轰-20,激发了国内网友对科技创新的热情,重拾对轰-20轰炸机的信心,期待中国未来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国之重器”轰-20能早日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