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栋又一栋的小洋房,一座红砖小楼矗立在瓦窑后横街,这就是馨园。馨园是一座建于1923年,岭南建筑和西洋建筑融为一体的老洋房花园,也是民国第一位警察署长的官邸,原名为永昌园。

近日,在越秀区“最美招牌”评选活动中,馨园XI`N VILLA入围初选名单。2009年,广东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院长刘峰将空置的百年老洋房改造活化,让这座东山口老洋房“华丽变身”,成为一处“可停留、可体验、可感受、可回味”的文化消费空间。

位于瓦窑后横街的馨园。

遇见馨园,因一棵百年老树

在馨园的院子里,有一棵种植百年的白玉兰树,每到开花时节,花香溢出院子,弥漫到街区。2008年,刘峰在新河浦街区寻找一处老洋房作为办公地点,“当时我走在街巷中,整条路都是花香,未见其楼,先闻其香,当即就决定,我想要租下这里。”她回忆。

因为这棵白玉兰树,她租下这栋老洋房,并将其改名为馨园。“馨园”来源于花园里这棵上百年的白玉兰树,花开时的馨香满园,也寓意温馨的家园。“馨”和“新”同音,代表着对于新活力、新开始的希望。

馨园里的白玉兰树。

随着《文物建筑开放导则》的提出,国家鼓励古建筑对外开放,让文物建筑活在当下,刘峰对馨园进行活化保护利用改造,以岭南在地文化特色为主题,将馨园设计改造成咖啡、茶饮、轻食、私房菜、展览、婚礼派对、场地活动融合一体的多功能艺术空间。

对外开放运营后,门店的招牌也焕新了。招牌上写有“馨园XI`N VILLA”,“XI`N”是馨的拼音,“VILLA”则有别墅、住宅的意思。招牌以绿色为主色调,寓意生机勃勃。门口两侧为罗马柱,保留了馨园兼有岭南建筑与西式建筑风格的特色。那棵院子里百年的白玉兰树,也以白玉兰花logo的形式遍布在门口及店里各处。

馨园XI`N VILLA的招牌。

值得一提的是,招牌的用材也极为讲究。为了不破坏建筑的墙体,招牌的材料没有选用更为理想的水磨石,而是采用铝板制作。

改造后的馨园为广大岭南文化爱好者等高品质人群,提供了一处“可停留、可体验、可感受、可回味”的文化消费空间,在红墙绿瓦郁郁葱葱的植物掩映下,体验大隐隐于市的悠闲时光。

馨园给顾客提供了一处“可停留、可体验、可感受、可回味”的文化消费空间。

活化馨园,保护是首要原则

老广有这么一句话,“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旧时在广州东山居住的多是官家子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山出现了一批带有欧美别墅风格的新型洋楼,便是由这些达官贵人建起的,馨园就是其中一栋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修建的官邸,拥有300平花园,既融入欧美的建筑风格,又兼具岭南特色文化建筑元素。

馨园一楼大厅。

作为广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馨园在活化改造利用时,保存了许多当年建筑的原有物品。“整栋楼的清水红砖墙饰面没有变,庭院内的百年白玉兰树、阳台宝瓶栏杆、弧形洗石米台阶、花阶砖等都沿用了百年前的设计。”刘峰表示,对于馨园这一类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永远是首要原则。

馨园的活化改造延续着西式风格与岭南特色的融合,从室内设计到家居摆设,每一个角落的细节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又兼具现代特色。进门玄关的两大陶艺门神“大福”与“大贵”,线条简练却又不失传统意味。家具新旧混搭,旧门板用作玄关隔断,中式红木家具与西洋沙发的混搭十分融洽,恰恰反映了那个年代兼容并蓄、洋为中用的风气。

中国文物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评选中,馨园被评为文物活化利用优秀项目,同时被评为“单体活化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文化遗产改造单位”。

在刘峰看来,馨园不仅仅是一个经营场所,更是广东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的重要战略品牌。作为馨园文化保育品牌的古建筑活化改造案例,它为社区提供了一个老洋房改造的展示场所;也搭建了业内技术交流平台,把同行们聚到一起,探讨更多古建筑活化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希望能在馨园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公益教育项目,让年轻一代更了解本地历史文化。”

11月29日,2023年“绿美越秀·最美招牌”评选活动点赞环节正式上线,初选入围的50个招牌案例在南方都市报APP公示并接受街坊点赞,点赞人气数将作为终极评选参考。快来为您认为最好看的招牌点赞吧!点赞时间为2023年11月29日-12月5日。点赞通道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新媒体协作 叶黄丽 南都记者 王美苏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