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众来说,海伦·凯勒这个名字陌生得紧,但说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许都会豁然开朗,原来作者和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一生注定是历史上最鼓舞人心的故事。

婴儿时期,海伦经历了一场濒临死亡的重病之后,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成为世界上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猩红热

猩红热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市常春藤巷。父亲是陆军上尉亚瑟·亨利·凯勒,母亲名叫凯特·亚当斯·凯勒。

年幼的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幼的海伦·凯勒

家境富裕,父母慈爱,如果没有那一场疾病的侵袭,或许小海伦能够快快乐乐地长大。然而当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重病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这场可怕的疾病来势汹汹,小海伦很快就发起高烧,等到好不容易烧退了,家人们却发现小姑娘对光线和声音再也没有了反应。当时盛传海伦·凯勒患上了猩红热,但根据现代医学考证,她更可能是脑膜炎。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到底是什么病,现在讨论起来已经毫无意义,但海伦的生活彻底毁了。因为残疾,管教小海伦给她的家庭造成了很大困扰,骤然跌入一个黑暗又无声的地狱,海伦的行为变得异常古怪。她情绪激动的时候又踢又叫,如果你想控制住这个孩子疯狂的行为,很可能会被咬伤。有时候她又会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咯咯咯地笑,谁也不知道她到底在笑什么。

海伦与安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与安妮

家中的亲戚劝说亚瑟夫妇将女孩儿送进精神病院,但亚瑟和凯特却不肯,家里不缺钱,他们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向波士顿帕金斯盲人学院申请了一名职业教师——安妮·曼斯菲尔德·沙利文。

海伦在成年后接受采访时说道:“7岁时,我的灵魂诞生了。”

手指拼写

手指拼写

安妮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她比海伦大了14岁,也有视力障碍,很有耐心。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比起安妮来说,海伦的情况更加糟糕,因为她不但看不见,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安妮想了一个办法,她缝制了一个洋娃娃放进海伦手中,然后在她手心反反复复写下:d-o-l-l(洋娃娃)。起初,海伦不懂安妮的意思,她尖叫着扔掉洋娃娃,愤怒的又踢又打。但安妮不厌其烦的将洋娃娃递给海伦,然后拉着她的手慢慢摸过洋娃娃的头发、手脚和身体,然后在海伦手中写下:doll。聪明的海伦很快就理解了安妮的意思,她不再尖叫,小心翼翼的摸着手中的洋娃娃。然后安妮带着海伦来到水泵前,在海伦的手掌上拼写:w-a-t-e-r时,让水从女孩的另一只手上流过。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就这样,海伦学会了拼写,她兴奋的蹲下来触摸大地,询问安妮这叫什么,拉着安妮走过一间又一间房子,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这一天,小海伦学会了30个单词。

通过安妮的指导,小女孩学会了理解周围的世界并与之交流。海伦不再发脾气、尖叫,她努力学习阅读盲文,几个月后甚至可以拿笔写下短句了。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海伦学习手语的难度远比其他聋哑儿困难许多,因为她根本看不见,只能依靠摸对方手的形状来学习。当海伦学会如何阅读盲文,她就深陷书海不能自拔。1891年,11岁的海伦写了一部短篇小说《霜王》,她很兴奋地将这本书当作生日礼物寄给帕金斯盲人学院的校长迈克尔·阿纳格诺斯,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与玛格丽特·坎比许多年前写的《霜仙子》极为相似,这引发了抄袭风波。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海伦不承认自己是有意识地窃取别人的成果,或许她读到过这个故事,下意识将其改写为自己的小说。但帕金斯盲人学院伤透了她的心,他们派了一个老师严格“审问”了海伦2个多小时,海伦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无法再与帕金斯学院保持友好关系。

结识马克·吐温

结识马克·吐温

虽然经历过不愉快,但当海伦能与外界沟通后,她觉得人生已经不同。她和大家一起过圣诞节,收到礼物,抚摸圣诞树;父母带她去海边,让她触摸和品尝海水;秋天的果实与冬季的冰雪……最关键的是,当海伦提出想要继续求学的时候,家里的人都很支持。

13岁的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岁的海伦·凯勒

海伦带着安妮来到纽约,就读于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学习是一件枯燥又辛苦的事儿,尤其对海伦来说,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2年后,她被剑桥女子学校录取,最后在她19岁的时候,收到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当海伦14岁的时候,她结识了一位很有趣的朋友,这个朋友名叫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克·吐温

对于海伦来说,马克·吐温是她不需要触摸就能认出的朋友,因为这位文豪每天要抽10多支雪茄,只要闻到浓郁的烟草味道,海伦就知道她的朋友来到了她的身边。

马克·吐温比海伦大45岁,海伦是个连说话都说不清楚的小女孩儿。即便如此,马克·吐温对海伦也非常好,他将这个女孩儿介绍给标准石油公司的经理亨利·罗杰斯。海伦给这位富豪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同意支付她在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学费。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谈及为何与马克·吐温保持了16年的友谊,海伦说道:“他从没有把我当成一个怪胎,而是把我当成一个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的残疾妇女。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作家、社会活动家

作家、社会活动家

1904年,24岁的海伦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她是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除了优异的毕业成绩,海伦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她在大三的时候就在编辑的帮助下出版了一部自传《我的一生》,海伦终于靠自己的双手赚到了钱。毕业后她也经历了一些痛苦,比如慈爱的母亲凯特去世,海伦最终决定带着安妮开始环球旅行。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当人们质疑海伦既是个盲人,还是个聋子,她怎么可能完成旅行,旅行对她来说又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海伦却道:“我自己支付环游世界的费用,并为此感到自豪。”然而事实哪会如此一帆风顺,海伦看不见,安妮的视力也不好,两个女人携手在世界各地行走。海伦的一生中到过39个国家,每到一处,她都会向政府倡导改善残疾人的生存条件,并且希望国家能够支持残疾人接受教育。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对于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的女性来说,海伦太关注政治了。因为她利用自己的身份,在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大声疾呼,并且热衷于反战,鼓励女性走出家庭,获得选举和被选举权。因为这些观点,海伦曾经被FBI秘密调查很久。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海伦过多参与社会活动后,许多以前赞扬她报纸开始“雪藏”她的消息。如果非要报道,也不再提及她的拼搏,而是强调她的残疾,好像这样就能彻底击垮她。

婚姻与陪伴

婚姻与陪伴

1905年安妮嫁给了约翰·梅西,一位富有魅力的哈佛讲师。安妮很担心海伦,对自己订婚之事犹豫不决,但是海伦却很爽朗的道:“哦,老师,如果你爱约翰,就跟他走!”安妮放心的出嫁了,却在婚后选择与丈夫一起照顾海伦。也就是在约翰的影响下,海伦才成为了一个女权主义者,和一个和平主义者。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1916年,安妮病倒了,一位名叫彼得·费根的年轻人来到海伦身边,顶替安妮的位置做了海伦的秘书。彼得是一名前报社记者,他比海伦小了10岁,他用手指在海伦的手心拼写来和她交流,却在不久之后爱上了这个坚强的女人。

他们决定秘密结婚,甚至已经偷偷举办了婚礼,但是没有人赞同这段婚姻。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到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中叶,残疾人遭受了广泛的压迫和歧视。从19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州关于“丑陋”的法案,规定“难看或恶心”的残疾的人出现在公共场合是非法的。另有一个“白/痴法”可以追溯到1846年,其中规定任何精神病患者或白/痴都不得缔结婚姻。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20世纪初,优生学运动在美利坚扎根。这个运动努力使人们相信残疾是对物种的侮辱。优生学运动让残疾人的处境越发艰难,美国1927年出台的法案裁定,各州对智/障人士实施绝育手术享有合法权益。一些美国家庭往往隐藏他们的残疾家庭成员,海伦的待遇已经是家族开明的产物。然而,当海伦提出想要结婚的时候,所有人坚定认为:“婚姻和生育不该是一个聋哑妇女的选择。”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我和那个年轻人通信了几个月,"海伦在她的回忆录《中游》中写道:“一切还是结束了,我的爱情梦破灭了。”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在海伦的爱情破灭不久后,安妮与丈夫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往后半生,两个女人相互扶持走下去,直到1936年,安妮因冠状动脉血栓离开了人世。在安妮生命的最后一刻,海伦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握着她的手,直到她去世。

安妮去世之后,海伦继续生活。在其他同伴的帮助下,她继续写作,敦促各国为盲人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1953年,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海伦一直活到了1968年,因中风在睡梦中去世。

海伦·凯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凯勒

"我想对那些正在努力学习说话的人和那些正在教他们的人说: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想今天的失败,要想明天可能的成功。你们为自己设定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如果坚持下去,就会成功,你们会在克服障碍中找到乐趣,在攀登崎岖不平的道路中找到乐趣。如果不是有时滑倒,如果道路总是平坦而愉快,你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努力的意义所在。记住,我们为获得美好事物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我们会找到所寻求的东西。我们会说话,是的,也会唱歌,就像上帝打算让我们说话和唱歌一样。"——海伦·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