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广场舞

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郎园Park顺利举办

为贯彻落实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打造“诗意石景山”文化名片的基本宗旨,同时为繁荣和丰富石景山区的人民生活,11月30日,由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馆承办,老山街道文化综合文化中心(东区)特别支持的2023全国广场舞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郎园Park·兰境艺文中心顺利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现场)

本次研讨会旨在讨论如何有效推动全民健身运用的普及推广,凸显全民运动文化发展的趣味性。广场舞这一类目也更是喜闻乐见的存在于大众日常生活之中。广场舞的高质量发展,也势必推动着大众文化的交流,为艺术与生活的交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景山区文化馆馆长甘楠

老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赵雅莉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马云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舞蹈编导肖瑶

首钢技师学院、鲁谷街道鑫鑫舞蹈队教舞教师肖瑾辉

首创郎园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郭葳

石景山区文化馆馆长甘楠、老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雅莉出席参与了本次研讨会。现场更是邀请了包括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马云霞、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舞蹈编导肖瑶、肖锦辉等在内的16位专家到场,并由专家根据广场舞发展主题现场进行了分享。本次论坛也获得了大量广场舞爱好者和舞蹈学院爱好者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雅莉现场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山街道彩虹桥舞蹈队开场)

研讨会在石景山全区比赛获奖团队老山街道彩虹桥舞蹈队《灯火里的中国》节目精彩的演出中拉开帷幕。老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雅莉为研讨会首先进行致辞,她在发言中提到“广场舞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方式,也是体现社区和谐、邻里和睦、群众健康的重要载体,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联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打造“诗意石景山”文化名片,让我们携手加强广场舞的普及和推广,提高广场舞的质量与水平,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一起用舞蹈讴歌美好的生活,通过广场舞培育群众的身心之美、情感之美、言行之美,最终实现基层治理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舞蹈编导肖瑶研讨会发言)

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舞蹈编导肖瑶作为分享者首先进行了发言,作为舞蹈编导的她在第一线接触广场舞编排时遇到的各种情况,积攒和输出了多项关于广场舞的内容独特经验。她在分享中提到“广场舞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符号,甚至在呈现的内容上更向精品和专业化的舞蹈方向挺进,在举办各类型广场舞比赛中可见一斑。从结果上看,是我国多年的美育普及教育提高了民众的文艺素质和审美。宏观上分析,一是公共文化设施的广泛投入,二是专业人才走进基层,三是新媒体平台的推广,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目前,广场舞的推广数量据不完全统计已突破1亿大关。与14亿人口数字比较下来,广场舞的推广道路任重道远。现阶段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平台搭建,对个门类艺术普及已初见成效,但受众人群仍是很小部分,主要围绕城市内不同的社会空间中,常见人群均为51岁-65岁的女性。

未来要有质量、有速度的推广广场舞,是需要有组织、有方法的推进。首先要重视“人”的基数,必须大。转变原有对广场舞推广的认知壁垒,弱化再弱化专业性,最好是零门槛,让“草根们”有冲动、有欲望的加入既来之能跳之的群体中;其次,是空间的重心转移。在室外和室内跳的广场舞完全不是一回事。室内更注重小团队的稳定性,包括队员、排练场地和时间的安排,他们更趋向提升性的舞蹈学习,任务多,有束缚感。广场空间(公园、马路边、广场、步行街等空间)则给人放松和自由的感觉,更聚人气,容易形成规模。最后,广场舞的发展必须要走出舒适区。不仅是投身到艺术贫瘠的地方,还要用人人都能跳的形式开展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强化广场舞的社会功能性,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民健身做出更大的贡献。用文化的力量真正的践行“开通民智,改良风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钢技师学院教师肖瑾辉现场分享)

作为鲁谷街道鑫鑫舞蹈队教舞肖锦辉上台结合个人的实际经历为大家分享了自己与广场舞的缘起,在她八年跳广场舞的实际经验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广场舞这一舞蹈类目对于人们的意义,也势必吸引更多人对于广场舞的欣赏与喜爱。同时感受到了肖瑾辉老师与广场舞之间深深的羁绊,也感受到了她在这一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个人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马云霞研讨会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马云霞也在研讨会中阐述了《广场舞创作路径探研》的基本主题,对于广场舞这一概念的认知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她阐述了关于广场舞的理解,深化了广场舞的各种类型并将广场舞作品的呈现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彰显了多形态化的发展。作为国内广场舞领域的专家以及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大赛评委,她从专业角度为到场的业内朋友们分析广场舞优秀案例,共论广场舞的未来发展动向。广场舞最重要的人舞动性与自娱性,要有多样的舞步和动感的旋律,让人群不局限在中老年群体,而且让广场舞成为全民愉悦身心、增强体质的重要运动项目。让大家看到广场舞,就能够想跳、跟跳、一起跳、人人跳,在展现时代性的同时,传播重要的文化内涵,实现“有广场的地方就有广场舞”的愿景。在现场更是邀请石景山区文化馆馆长甘楠一起示范展示舞蹈动作,现场热烈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马云霞老师现场舞蹈动作展示)

三位老师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和参与身份专业的为我们分享了广场舞这一形式,肖瑶老师提到了对于公众整体素养的提升与构建,肖瑾辉老师作为基层参与者,从第一视角阐述了广场舞给自身带来的影响与变化,马云霞老师则从专业的维度,让我们对于全国的广场舞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而这一切,也与石景山文化和旅游局对于民众整体素养发展的密切关注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也让我们认识到正是由于石景山区对于社区文化推广以及公众文化事业的重视,势必会推动石景山区全民甚至辐射全国文化生活的整体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马云霞老师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现场接受采访)

以舞蹈链接大众,用舞蹈传递快乐,广场舞这一独特的群众文化现象,汇聚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浪漫形式。也为民众的大众文化形式增添了新的可能。也相信通过此次研讨会的顺利举办,也带动之后未来发展新的模式与可能。研讨会也为石景山区打造丰富的民众活动这一基本理念提供更为扎实的理论支持与经验,也期待着未来这种美好从石景山地区扎根蔓延,影响更为广阔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