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个高中生脑洞大开,发明了一个叫“万能充”的东西,这玩意儿,不仅成为当时我国出口的龙头产品之一,这位高中生还因此成功的得到了保送清华大学icon的资格。
这个发明的创造者陈天晗,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很重视他的教育,从小培养他勤奋好学的品质。陈天晗本身也非常聪明好学,无论学什么都能很快掌握。
但是这个孩子有一个让父母很头疼的小毛病,那就是喜欢拆东西,家里任何能拆的小电器,都逃不过他的“魔爪”。
不过,陈天晗的父母并不像其他家长那样严厉制止他。陈父认为男孩子探索世界、研究事物的兴趣应该得到鼓励。
渐渐地,陈天晗不仅会拆,还会装,他甚至能够修复一些老掉牙的电器!这让他的父母也大吃一惊。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陈天晗对机械和电路的兴趣越来越浓,上了高中后,他选择了理科,并对物理这门学科格外着迷。
每当放学,他总是跑到物理老师办公室疯狂提问题,老师也经常跟其他老师说这孩子脑子里全都是奇思妙想,这些奇思妙想的灵感,往往来自陈天晗对生活的观察。
有一年春节icon,陈天晗和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陈天晗的叔叔想给老婆打个电话,却发现手机没电了。
陈家找来找去,一个能用的充电器都没有。这下出去钓鱼的计划泡汤了,陈叔只好向邻居借充电器才解决问题。这一幕触发了陈天晗的灵感——要是有一种充电器,能兼容不同品牌手机就好了。
于是,他萌发了研发“万能充”的想法。开学后,陈天晗将想法告诉了自己最信任的物理老师,老师非常欣赏他这个学生的创造力,破例将他带进学校的物理实验室,提供条件帮助他进行研究。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陈天晗四处收集不同品牌手机的电池进行测试,在父母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陈天晗很快就研制出了第一代“万能充”的原型。
这是一种简易的装置,可以通过调节充电针的间距,对不同尺寸的手机电池进行充电。
“万能充”在不断改进中越来越成熟完善。在老师的鼓励下,陈天晗参加了国家级青少年科技竞赛,并以这个发明获得了一等奖icon。
评委之中有一位清华大学的教授,他对陈天晗这个孩子印象深刻,回到学校后推荐学校招收他,陈天晗也由此获得了清华保送生的殊荣。
在陈天晗的小叔叔建议下,这个发明还被申请了专利,很快,一个电子公司与陈天晗签订了生产协议,开始批量生产“万能充”。
没想到这东西一推出就热卖一空,三天内三万个都卖光了,后来更成为我国出口的一大热门产品。

后来苹果手机横空出世,不可拆卸电池开始固定了充电线,万能充逐渐被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