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宝泉,在遇仙桥之上,上宝泉之下,与慈航庵毗邻。据傅增湘《秦游日录》所言,路途去下宝泉,如下走法:“迎面壁上镌‘漱石枕流’四字,斜蹬陡陟,为四方镜(今称西方镜,笔者注)倾崖坠石,势欲压人,劲柏古青,劈裂横出,最饶幽峭,跨涧得遇仙桥。入寺,观阶前崇祯修路碑记;又雍正九年铁碑,乃礼泉创设汤社而作,过泉上升,为下宝泉,有光绪丁酉王典章题榜,曰:”柏沣西先生读书处“8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历尽沧桑,昔皆湮没的今天,无疑为不可多得的珍贵导游文字。作者在1994年2月2日曾去冯村九小组柏沣西家了解有关柏沣西先生情况,接待我的是柏沣西先生的大重孙柏岩,他说柏沣西先生生前存书甚多,后损失于“文革”,一部分交公。柏沣西遗物仅存一小炕桌,当时照了像,但未洗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长安县志》记,下宝泉处有宝泉寺,又叫元安寺,汉时建于山顶,北魏永平中(508—512年)在峰下塑毗卢佛像,增建下院,泉从竹林中流至峰下,所以得名下宝泉。唐时故址重建,元延祐六年(1319年),公主祥哥刺吉舍金钞重修,元泰定四年(1327年)改名峰泉寺。明成化正德年间相继修葺。当时峰泉寺是很有名的寺院。至新中国成立初,存6间配房。过峰泉寺,经过慈航庵,就到了上宝泉,当时上宝泉架屋于磐石上。

联系小编:

zai-chan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