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法创新力戒闭门造车

■卢超

“战法创新成果能否脱颖而出,‘含战量’是硬标准。”据报道,某部在开展群众性战法创新活动中,坚持唯战唯实、宁缺毋滥的原则,引导部队聚焦实战实训实备谋创新,推动战法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战斗力。

战法创新是克敌制胜的有效手段,战场制胜是检验战法创新成果的根本标准。一位外国将军说过:站得住脚的作战理论必须具有“血腥味”,起码得有“土腥味”。他所说的“血腥味”“土腥味”,实际上就是实战味、硝烟味。这也提醒我们,战法设计是否科学,不仅要在理论上讲得通,更要在实战中经得起检验。战法是要和作战对手“过招”的,只有用实战的标准量一量,努力在求真、求新、求准、求实上下功夫,才能把准未来战争的脉搏。

俗话说,好战法胜过千军万马。所谓好战法,是那些能够真正回答好胜战之问、解决好胜战难题的战法设计。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等经典战法,“猛打猛冲猛追”“零敲牛皮糖”等策略战术,都是我军在浴血奋战中创造的。叶剑英元帅曾说:“离开了实践,离开了群众,把自己封在‘象牙塔里’去研究学术,那就会变成‘无的放矢’‘闭门造车’的老学究,对革命非但无益,甚至是有害的。”那种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战法创新,那种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战法设计,那种一成不变、照搬套路的战法运用,必将在真刀真枪的战场对决中付出惨痛代价。

研战知战,方能胜战。战争研究是真正的“自由王国”。在这个领域里,任何不切实际、夸夸其谈的行为,任何偏离规律、固步自封的观念,都将被冰冷的铁血和严酷的现实击败。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李德错误军事路线的症结所在: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也要吃饭,也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地、平原还是河道,只知道在略图上一划,限定时间打,当然打不好。今天,我们在创新战法时,应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深入研究军事变革趋势和战争制胜机理,结合本单位担负的使命任务,结合自身在作战体系中的位置,结合作战环境和作战对手,把“打什么仗、和谁打仗、在哪里打仗”研究透,从而细化作战构想、创新作战方法、完善战法体系。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战役战术训练是战法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手段,战法创新是战役战术训练的核心内容和有力抓手。我们应把“打仗需要什么,就练什么”与“打什么仗,就研练什么战法”有效统一起来,在提高战役战术训练质效的同时,着力解决战法适不适用、好不好用等问题。应采用战例研究、数据分析、模拟实验、兵棋推演、实兵验证等方法,与时俱进地创新战法、检验战法和修正战法,努力成为决胜未来战场的驾驭者。

(作者单位:66429部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