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一棍子把人抡倒,广西贺州交警查电动车时的粗暴行为让人胆寒。

幸亏摄像头记录下所发生的一切,在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有位身穿交警制服的交法人员,手持警棍将一个骑电动车的市民瞬间击倒,致其受伤送医。

不就是骑个电动车嘛,到底犯下了多大的罪行,值得执法人员如此狠下毒手。

事后,当地交警支队回应“查车太严、交警脾气太大、年轻不懂事”,现在这名交警已经停职接受调查。

央广网对此评论:身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严肃行使执法权,决不能肆意妄为。难道对违法行为脾气大就能暴力执法么?

现在所有焦点都聚集在于暴力执法的交警身上,似乎都是他一个人的错,然而却忽略了“查车太严”这个根本性问题所在。

也就是在头几天,湖南浏阳有位市民没戴头盔骑电动车出门,看到城管在盘查,吓得赶紧掉转车头回家,结果被城管追到家里,硬是把这辆电动车推了出来,大获全胜,满载而归。

更极端的事情发生在广东湛江,徐闻县一所小学要求学生是否乘电动车,全部戴头盔上下学,场面蔚为壮观。

无论交警抡一棍子,还是城管入户扣押电动车,抑或学校简单执行头盔令,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的,即为了老百姓出行安全,严格执行关于电动车管理的有关行政法规。

不可否认,电动车确实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客观上有的车辆质量不达标,更多是主观问题,比如私自拼装改装加装,购买后未安装号牌,或者骑行时不戴头盔,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交通安全与个人生命息息相关,按说老百姓应该积极配合执行电动车管理规定,为什么追着、打着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呢?

让交警、城管到街上一辆一辆电动车检查,短时间内当然能产生明显效果,一旦这阵风刮过去后,有些问题会不会反弹回潮呢?

看到这种管理方式,让人不禁想起疫情期间对待病毒的态度,一个人一个人地测体温,做核酸,查疫苗记录,所有人都搞得精疲力竭,最后解决问题了吗?

电动车问题确实需要治理,但治理的重点环节是在街头马路上吗,是一个个骑行的终端吗?

电动车质量问题是不是应该重点把控生产和销售环节,挂牌问题、头盔问题可否在销售环节一并解决,如果孩子上学大面积出行靠电动车接送,政府是否应该反思如何推动校车这一公共福利保障?

或许有人会说,总有刁民不听话,让挂牌不挂、让戴头盔不戴,这些人油盐不进,对他们不能太客气。

这就进入第二个层面问题,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依法该罚的罚,该拘的拘没毛病,对那些安全意识匮乏、不注意个人安全的怎么办呢?

我们知道,疫情放开后最响亮的口号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于骑电动车出行,可不可以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呢?

虽然疫情已经过去了一整年,可是那种管理思维并没有消失,仍然影响和渗透到各个领域,其最大特点是:

为了一个绝对目标而不惜代价,投入畸高的社会管理成本,却永远无法到达期待的彼岸,反倒贻误了宝贵的解决问题时机。

如果我们不能对此认真进行反思,就会制造出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付出许多不必要的代价。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