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天皇陵墓”,挖出的竟是中国文物,这可有意思了,墓主人人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样的,以至于在陵墓内竟有如此之多的中国文物

1872年,由于地震坍塌,日本政府开始抢救性的挖掘。日本宫内厅宣布将联合大阪府堺市对被认为是仁德天皇的陵墓进行考古发掘。

这标志着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皇陵考古工作拉开序幕。皇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拥有巨大的地上和地下建筑。

仁德天皇,是日本第16代天皇。从死后的“谥号”来看,这位天皇在生前应该是一位以仁政治国,颇得民心的一位天皇。

在封建统治者看来,陵墓规模越大,就越能体现其地位的高低。据认为是仁德天皇陵墓的地上建筑呈前方后圆形,前侧边长360米,后侧直径249米。

除主体建筑外,还有三层壕沟防护,以及十几座陪葬的陵墓。从建筑规模判断,其主人必定拥有超凡的权力。

地下部分由巨大石柱支撑,用巨型石料堆砌,地面覆盖鹅卵石,石棺凿制而成。考古发掘初期,从陵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如铜镜、玉器、陶器以及建筑构件等。

专家估计修建如此大型陵墓需要2000人,历时约15年,足见其巨大规模。随着考古深入,尽管出土大量陪葬品,但并未发现与仁德天皇本人相关的东西。

这让人质疑这个庞大陵墓的主人是否真是仁德天皇。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东渡日本的徐福墓,如果属实,将对日本文化和舆论产生巨大冲击。

后续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晋朝文物,这消除了陵墓属于徐福的可能性。《史记》记载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寻找长生不老药东渡日本,应当出土秦朝文物。

出土晋朝文物说明陵墓或与晋朝有关。《后汉书》记载日本女领袖卑弥呼曾向中国魏国进贡。

卑弥呼与中国文化有一定交流,这可能解释了晋朝文物的出现。可这个时候的日本政府却突然发布了一则公告,禁止进一步地发掘这座皇陵,而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保护皇陵中的文物不被损毁。

仁德天皇陵墓发掘工作仍在持续,占地46万平方米,短时间内难以完成。陵墓可能隐藏机关,增加不确定性。目前仍未找到与仁德天皇直接关联的文物,其真正身份仍是未解之谜。

在2018年,日本曾计划将仁德天皇陵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这个想法却遭到了日本考古界的强烈反对。

他们不确定墓中埋葬的是否是他们敬重的仁德天皇,因此他们担心如果申遗成功,但后来发现这里面埋的是别人,这将会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日本考古界表现出了极度的谨慎和疑虑。他们深知,历史遗址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可估量。

如果他们不负责任地认可了这个遗址,但后来发现这里面埋葬的不是仁德天皇,那么他们将会遭受历史和人民的谴责。相信随着技术进步,陵墓主人身份最终会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