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嘉译 实习生 张雨洁

小王拿着一张艾滋病病毒(HIV)确诊报告,浑身哆嗦、额头冒汗、战战兢兢地问道:“医生,我得了艾滋病,还能活多久?”

在各大医院的感染与免疫门诊,这个话题常被提及。

感染HIV就是得了绝症?

感染HIV后真的无药可救?

如果不幸“中招儿”,该怎么办?

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全社会需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0年至今

经输血途径感染艾滋病零报告

2023年7月1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一份题为“终结艾滋病之路”新报告。

报告指出艾滋病防控仍面临的重要挑战:

2022年全球有3900万艾滋病感染者,130万新艾滋病感染者,大约920万人未获治疗,63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平均每分钟夺走一条生命。

距离“2030年终结艾滋病对公共卫生威胁”目标时限只有7年时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严俊在“2023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上介绍:

  • 自2020年起,我国经输血途径感染艾滋病报告呈零报告,经注射吸毒和输血及血液制品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 2022年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3%,经母婴传播得到有效阻断;

  • 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和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

  • 治疗覆盖率、病毒抑制率均保持在90%以上。

据郑州市疾控中心艾防所所长刘征介绍,目前,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遏制艾滋病性传播是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郑州市自199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至今,经过近30年的防控,艾滋病防治取得巨大成效,供血、输血传播基本阻断,静脉吸毒、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艾滋病非不治之症

过度恐慌、侥幸心理不可取

数月前,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与免疫门诊诊室里突然传出一声悲泣,一位父亲拿着孩子HIV初筛待确定结果发出绝望又哀伤的声音,与此同时,孩子的母亲已瘫坐在诊室地上。

原来,孩子一直很优秀,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刚刚大学毕业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身体不舒服,到附近医院就诊,结果被医生告知孩子HIV初筛待确定,需做进一步明确诊断。

经心理咨询师半个多小时的努力,才把父亲一点点从恐惧的情绪里拉回来,母亲也勉强能坐在凳子上。

此时,父亲却又接到邻居的电话,孩子已爬上楼顶!

听到这个消息父母再次慌乱起来,感染与免疫门诊工作人员最大限度给父母传递艾滋病治疗、预后等科学知识,并让其讲给恐惧中的孩子,给他活下去的希望。

终于,孩子离开楼顶回到家中。两天后,患者在父母陪同下来到感染与免疫门诊接受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次就诊让他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一点点消失,拿着出具好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这个家庭如获新生。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学科首席专家、感染一科主任赵清霞表示,公众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往往陷入三大误区。

有的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偶尔一次放纵不会有问题,存在侥幸心理;

有的认为艾滋病是不治之症,即使确诊了也选择逃避不去治疗,存在“鸵鸟心态”;

还有的过度恐艾,手中厚厚一沓HIV检测报告单都显示“阴性”,却因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症状便认为自己可能被感染了,深陷恐惧无法自拔。

“艾滋病虽尚无法根治,但是有很多强效药物都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从而保护并恢复人体免疫功能,感染者持续服药,血液中的HIV病毒量就会越来越少,只要将病毒量抑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免疫功能多数能够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赵清霞说。

需要注意的是,坚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病毒载量的关键。

坚持服药的同时,一定要按时门诊随访,让医生全面了解近期服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及时对治疗方案做出相应调整,避免药物相关的合并症及传播性耐药的发生。

艾滋病有“后悔药”

暴露后72小时内可预防

事前未加防范,事后是否可以补救?

答案是肯定的。

当未感染HIV的人在过去72小时之内发生了HIV高感染风险行为,如性交时没有全程使用安全套或中途出现安全套破损或脱落、共用针具吸毒、遭受性侵犯等,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艾滋病暴露后预防。

暴露后预防需连续规范服药28天,可基本预防感染HIV。

阻断成功率与首次服药及时性、服药方案、服药依从性关系密切,首次服药时间距离暴露的时间间隔越短,则阻断的成功率越高,超过72小时则不建议进行暴露后预防。

如果错过暴露后预防机会,要及时主动寻求检测和咨询服务,及时了解自身的感染状况,尽早治疗,不但可以使个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也可以获得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帮助,降低传染他人的风险。

“暴露后预防可到当地艾滋病防治机构咨询,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艾滋病暴露后虽然有暴露后预防用药,但这个药物并不是万能的,预防效果仍不能达到100%。”赵清霞呼吁,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高危性行为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生活中,如何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刘征建议做到以下七点:

  • 洁身自爱,在性、金钱、欲望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 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 减少性伴数量,相互忠诚。

  •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轻易接受非正规医疗机构的输血和血制品。

  •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剃须刀、牙刷等用具。

  •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文身、文眉、针灸或手术。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走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