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大地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中,农业社会是跨越最多朝代,占比最高的一种社会形态。

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业化满打满算不过百年光景,而近代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上有着封建制度和战乱的阻挠与破坏,其进展更是缓慢。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工业化才算是迈入了新的层次。工业化伴随而来的就是城市化的发展。

1949年中国城市化率仅为10.6%左右,而到了2020年,这个比率已经提高到了60.3%左右。

城市化进展加快,一方面会让社会越来越繁荣,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不可规避的,阵痛般的影响。

农二代:回不去农村,留不下城市

农二代”就是城市化飞速发展阶段的产物。农二代指那些在农村出生,户籍也一直在农村,但是常年在城市工作的人群。

对“农二代”而言,最佳的概括就是:回不去的农村,留不下的城市。

截至2018年,在我国约14亿总人口中,大概有5.64亿人是农村户口,其中有2.89亿农民工,增长180万人左右。农民工的总数量大概占了农村总人口的一半左右。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农民从各个乡村走出,背着厚重的行李来到陌生的城市里,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努力拼搏。

农二代来到城市以后,最常见的有三种情况,其一,在各个规划中的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其二,在各种加工电子产品、服装等轻工业工厂里做厂工。其三,游离在大街小巷摆小摊,卖些小吃、百货。

很多时候,遇上了“农二代”,人们都能与他们谈上两句。来到城市时间尚浅的农二代还操着一口淳朴的乡音,谈起家乡和妻女总是掺杂着一脸的幸福与惆怅。

是什么原因,驱使近半的农村人口忍心远离自己的妻子儿女和父母,孤身一人来到城市漂泊半生?

深度剖析农二代来到城市的原因

首先,最简单而浅显的原因就是钱。一直以来金钱都是奠定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抛开精神层面的东西,赚的钱越多,生活也就会越好。

农村人大多是淳朴知足的,只要一家人安安稳稳,美美满满地过日子,也不会对钱有着过度的渴求。

可是现在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物价上涨得厉害。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消费标准都已经不低了。

2020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7万元左右,而城镇人均净收入已经达到了4.4万元。与此同时,城镇和农村的物价差距已经被极大程度地缩小了。

从前是农村人卖东西给农村人,城市人卖给城市人,商品定价都会按照当地的一般物价来算。现在随着大型商场在农村的普及,以及农村淘宝的物流完善,大多数商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价格了。

相同的物价,差距悬殊的收入,让留在农村的人越来越难以维持生计。靠着耕地的收入,仅仅是停留在吃得饱的基础上,而一旦遇见升学、婚丧大事、疾病等需要花钱的问题,就会寸步难行。

眼瞅着进城好几年的邻居家已经盖了楼房,其他的“农二代”自然不能再停留在砖瓦房的生活上了。

在收入对比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尤其是年轻一些的,通常都会选择赶往城市。

其次,就是在急剧的社会地位变化过程中产生的阶级流通。在中国最早出现城市时,城里人和“村里人”的概念就被严密地隔开了。

这两个不同的称呼其实是人们心中隐藏的天平,不论是城市人口还是农村人口,都是平等的地位,都应该被一视同仁。

但是在许多人心里,农村人始终是农村人,如果不能变成城里人,就一直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尤其是农二代来到城市以后,在生活中处处感觉到了社会地位的不同。基于这样的落差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想要来到城里,在这里定居落户,成为一个城里人。

衣锦还乡是自古便有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对于农村人而言,其中并不只包括赚了点钱,回到乡里大摆宴席。

还包括一种身份上的转变,一种“我已经跟你们不一样了”的心理作用。这也是驱使农二代久留城市而不归的重要心理因素。

此外,社会地位的最根本表现有很多,但是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户口本的问题。

在如今的政策执行下,一般想要在当地落成户口,至少需要一套房子和一份稳定的工作。

有了城镇户口,才算是彻底地“升华”了,不仅对于自己是一个值得追求半生的目标,对于自己的孩子更是一个莫大的好处。

人人都希望孩子能够有比自己更好的未来,因而都在努力地给孩子更好的成长基础,以期望能够先人一步。

其中最要命的地方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哪就学是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在县里的小学和在省会的小学上学,其效果是不同的。

更好的地方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更正确的教育理念。农二代的父母都是农民,因而如果没有其他意外,农二代也会继承过来父母的工作,在家耕种。

而去到城市以后,买了房子,落了户口,孩子一出生也能跟着办理城市户口。这样一来,原本会在农村的孩子,在一开始就能成长在城市里。

我们并不是在夸大城市学校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而是说在一般的情况下,更好的学校往往有更高的几率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因为有些东西受困于农村的视野,无法被开发出来并传给孩子们。

这也是最后我们要说的一点。思想观念的改变与培养。

城市往往有着更发达的经济和更先进的社会,因而城市聚集了最大限度的优秀人才和公民。

“农二代”来到城市以后,耳濡目染之下一些原本固有的观念都会被打破。尤其是一些封建的、落后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都会被替换成更加科学的、先进的思想。

当然,也有很多人难以经受住城市的诱惑,以为自己的视野开阔了,因而带着一副趾高气昂的态度,沉浸在灯红酒绿,成了所谓的“精神小伙、精神老妹”。

因而城市对“农二代”思想观念的塑造是双向的,同时我们应该承认其利大于弊。在看待一些道德上的问题上会更加客观全面,关于法律的信息也会慢慢普及,慢慢学会。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城市的学校能够教会他们更多的见识与阅历。尤其是在近些年,随着教育资源的不均匀,许多在村里镇上上初中的学生都只是抱着“混混日子”的心态,反正“毕业后进个厂就行了”。

不可否认学校的好坏对学生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如果学生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因此,许多农二代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摆脱这种命运,想尽了办法想要去城市里。

无论何地何时,我们还是希望这些城市对农二代能有更多的包容和谅解,都是为生计奔波的人。

农二代带给城市的利与弊

所以,城市人没有太多的理由刁难农二代,拒绝接受农二代的存在。大量的农二代走入城市,对城市而言其实也是一次机会,也有着许多的好处。

其一,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城市占地的增加,也就是城市的扩张脚步。

可高楼大厦并不是动动嘴皮子,做一个沙盘然后遥控指挥就能拔地而起的。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许多“城里人”不愿意干这些活,因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在农二代的带动下才能运转自如。

农村来的“农二代”带着农村最质朴的素质,他们吃苦耐劳,再苦再累也一直有动力。他们其实代表了中华民族一种特别伟大的精神素质,却往往被人们调侃甚至歧视。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农二代对城市化的贡献,中国城市化的速率会降低到原来的10%以内。

其二,拉动城市GDP的人群并不仅限于本地居民。那些在城市生活的农二代以城市的收入为生活来源,又在城市完成从收入到支出的过程。

当然,更多的农二代会把收入存起来,以期望买房、盖房,或者为儿女做打算。

但是大量的农二代在城市的收支过程中,已经拉动了整个市场的运行,让整座城市的经济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也许农二代的收支还很微薄,但是基于如此庞大的人口数目,他们实在是城市经济进步过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最后,和之前农二代带着提高素质的目标进城一样,他们如愿以偿后对中国整体公民素质的提升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二代来到城市以后,他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中国人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但是与此同时,农二代的涌入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效果,且这些负面影响通常也都是伴随着那些好处而来的。

首先,大量农二代涌入城市以后,反而会助长非正常性的城市化扩张,也就是城中村的发展。

城中村,一直是中国城市化的一大阻碍,城中村的概念可以用《诗经》里的“在水之湄”来比喻。“湄”的释义就是挨着水和岸的地,它既不属于河岸,也不属于河水。

城中村既是农村的城市,也是城市的农村。它一般紧挨着城市扩张的边缘存在,居住在其中的大多是来城市打工但无力支付城市里高昂的房租的人。

城中村现象很难被彻底解决,只有在城市向外延伸时才会拆除掉已有的城中村,但是很快新的它们又会紧紧贴着扩张后的城市。

城中村往往都是以简陋的构造为主,生活环境十分差,通常缺乏专门的管控和治理。环境污染、交通无序,街边随处可见挡着路营业的小贩。

但是如果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并执行,没有人有资格趾高气昂地指责城中村,因为这里面的人都在追寻自己的梦想和未来。

城市化要想进入到一个新层次,城中村必然不能继续存在。

其实在这方面,环顾全球没有比中国做得更好的国家了。即便是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也存在着大量的贫民窟,那里的生活条件恶劣到其他人无法想象。

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并没有衍生出贫民窟,这的确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感到骄傲的地方。

其次,农民工的各项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目前中国农民工由于讨薪困难而选择跳楼、跳河等方式威胁而产生的悲剧已经超过了1000件。

农民工辛辛苦苦工作一整年,却在年底要工资时受到重重刁难。最要命的是,城市很少有相关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农民工的薪资得到落实。

即便是有一些条款规定,缺乏文化基础的农民工在签署合同时被下了套、农民工讨薪时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等问题依然存在。

不仅是薪资问题,在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大病医保等方面也没有为农民工给出明确的方案。

所幸我国政府目前已经对此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各地都陆陆续续完善了保障农民工各项权益的政策,农民工的惨案已经大幅度降低。

再次,农二代进城时,很少能够拖家带口地全部运走。一般情况下年轻的农二代会把自己的孩子留给家中父母,让小孩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

有时候一些家庭没有这么幸运,比如农二代年轻人还没有孩子,或者父母因故无法照顾孩子,就有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缺乏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心理上更加孤僻,缺乏自信,很难融入社会和集体。

空巢老人则难以得到周全的物质照顾和精神陪伴,因此引发的苦事常有发生。

此外,农二代进城打工以后,缺乏劳动能力的父母无力继续耕种家中的土地,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不合理开发问题也很严重。

土地资源是立国之本,没有粮食,就没有科学、文化、产业。农村的耕地保护更是重中之重。

最后,农二代引发的社会矛盾激化。农二代进城以后,由于与城市的生活节奏格格不入,受到社会的歧视十分严重。

一些居住在城市的人,由于缺乏相关的道德素质修养,常常目中无人,大肆嘲笑自己眼里的“农村人”。

农二代与“城二代”的矛盾也由此激化,时常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但是不管是什么问题,都属于城市化发展和农村进步的阵痛,都是我们奔向更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顶得住,就能在城市扩张的同时对农村进行合理改造。顶不住,城市与农村或两极分化,或纠缠不清,社会发展也会因此停滞。

我们要始终对祖国充满信心,目前我国在如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农民工问题解决、耕地红线保障和弱化户口差距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措施,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未来农二代也会从现在的状态中走出来,变成“住得了城市,回得去农村”。但是在这一目标实现之前,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砥砺前行,互相尊重、体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