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开始对佛学啊、修行啊等等感兴趣,主要是对那些神秘的内容很有兴趣。比如量子啊,物理和佛学知识的融合啊之类的,网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内容。我常常看得如饥似渴。

后来人也有点神神忽忽的,没有心思做事工作,干什么都喜欢胡思乱想,很喜欢用这些道理来解释很多东西,自以为自己掌握了很多秘密。

后来,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看一个科技馆,休息的时候,那里坐了一个保洁大爷,我看他正拿着一本书《量子纠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问:大爷,你看得懂吗?

他笑笑:刚才地下捡的,我随便看看。

我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解释量子纠缠。前不久诺贝尔学奖给研究量子纠缠的人颁奖了。

他忽然说:我不懂量子,但我懂纠缠。
人的一辈子。可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纠缠。

我们和各种各样的事情纠缠在一起,我们纠缠人,纠缠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
纠缠开心的事和厌恶的事。正因为纠缠,所以才有爱和不爱。
也正因为有纠缠,所以才有相聚和离别。有人说婚姻是一场纠缠。父母子女也是一场纠缠。同事伙伴也是一场纠缠,人生无不是一场场纠缠。

这种纠缠比量子纠缠要厉害的多。
我第1次看到天津大麻花的时候,我就想,这不就是人生吗,
人生就像是个天津大麻花,扭在一起纠缠在一起,解也解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纠缠?纠缠就是纠结和缠绕。纠结是因为当断不断。是因为性太大,很不丝滑。


因为纠结在那些节点上,所以才会发生缠绕。因为纠结了,所以没有方向了,搞不清要怎么才是出路,所以你的通道变成无尽的缠绕。所以就不通了,人的气脉气血不通,人就得病,人的心不通,人一样得病。

庄子在养生主里记载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个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这个庖丁呢将那把刀刺入牛的身体,可以听到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他运刀的动作和这个声音互相配合,非常的和谐一致。

庖丁解释他的刀法说。我杀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19年。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锋利。

这个就是一点都不纠缠的丝滑养生之道。养生之道,自然也是养心之道。庄子意思是告诉我们社会上的事情,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犹如牛的身体组织那么复杂,到处都是骨头皮肉。

弯弯扭扭各种很难处理的东西。可是你只要做到不纠缠。不在他那些阻碍的地方节点上去纠缠,尊重它的自然构造和通路。

你就能够游刃有余。并且还能毫发无伤,那把刀用十几年就像没用过一样。所以说,管他什么量子纠缠。我们只要尽量做到心里面丝滑不纠缠就可以了。

我听了十分惊讶,这位保洁大爷,居然还懂这些东西。

我问:那,要怎么才能做到不纠缠呢?

他说:纠缠,会让人疲惫,只有专注,恰恰反让人更放松。而纠缠和思虑,是让人疲惫的主要原因。有人说:我的定力很好,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没什么事情能够让我觉得大不了。

可是大事影响不了,小事却时刻在影响,比如明天要去完成的一件事,总在今天的心里面萦绕着,让你今天总是过得不安生。

这种萦绕和纠缠会变成压力,如果是这件事很严重或者关乎到的利益很大,你估计晚上就睡不着觉了。

很多人抑郁,就是因为这样总是觉得明天会很糟糕,未来很没有希望。只不过是那些压力扩大了弥漫了。

有些人会是在陪孩子或者做家务的时候就说,不行不行,我很忙。心里面总是想着他待会要去做的工作,待会要接的电话要回复的那个微信,结果事情也没做好,人也没陪好,基本上就浪费时间。

种种的现象都证明了,脑子里面的胡思乱想和各种纠缠,一定会影响你当下的生活质量。你是否能够专注用心的去享受当下,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没有白活一趟。

否则你的生活其实只不过是被这些对过去对未来的想法捆绑,影响着。
这无异于是自己在绑架自己。

有一种人他们忙的时候非常认真的去忙。当闲下来做其他事的时候,也极其用心的去享受投入在其中。

他们经常说这样反而会让自己得到休息,因为他的头脑不会一直拴在好几件事情上。

专注,其实恰恰反而可以让人更放松。而牵挂和思虑,这是让人疲惫的主要原因。

所以,你若不想纠缠,就尽量做每一件事都专注,吃饭就只吃饭,走路只走路,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别操心第二个问题。别去过多期待和担忧未来。

我问:那,您的意思是,修行人也可以这么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专注而不执着,便是最好的修行啊!真正的专注,并非入迷,并非沉沦,而是专一不乱。你的整个身心,好像庄子那把牛刀,遵循你自己的际遇当下,遵循你生命的自然构造,你就专一,你就不纠缠。这就是修行。

我问:那么,修行人要经历什么样的阶段才能达到这样的自在自然呢?

他说:很多修行人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要死要活,第二个阶段是想死不活,第三个阶段是等死好活。

第1个阶段是。学佛修道非常的积极,非常的渴望,非常的如饥似渴想成就。

所以叫做要死要活的想开悟想成道想解脱烦恼获得成就。

许多人在这一阶段,因为那个心是很专注的。情感也非常赤诚,所以经常能够获得很多感应。但是这一阶段的修行人常常知见是不圆满的。很多道理还没有悟清楚。学佛修行也都是人云亦云,到处看到处听,跟着自己的觉受在走。

对自己对世界对修行,都没有什么清晰的认知。最主要是还是以一种强烈的有求心在学佛。有些人这一阶段很短,大概几年,有些人这一阶段比较长,甚至有十几年或一辈子。

而有些人能够顺利的走出这个阶段,走进第2个阶段。第2个阶段叫做想死不活

为什么想死不活,因为对佛法空无的道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非常认同。看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毫无意义,一片虚幻,对人生失去了希望。认为在六道轮回里打转是一件极其荒谬的事情。

于是灰心丧志,人如枯稿之木。尤其对于世俗之事失去了所有的兴趣,
对家庭,对赚钱,物质生活,事业,对亲情,对朋友,没有一样能够让他感觉值得追求和留恋。

很多人在这个阶段都会厌世,至少是对俗世生活毫无兴趣或者充满矛盾纠结了,还有的甚至选择自杀,或者很想自杀。很危险。其实这时候,是自我意识还是在那里分别执着,

把修行把真理和当下的生活和自己的际遇分别开,没有办法统一去认知它们,因此无法做到在生活中修行。而有些人懂得了这些道理,很难得,于是开始在生活里开始注重感悟平凡,不过多把修行啊道啊佛法啊与其他东西分别开。那么,这样的人,就能有机会逐渐修出自己的一份定心来。

倘若有明师指点或者自己能够有悟性,从平凡的生活里,结合一定的修行方法,悟到突破了这个阶段,那就到了第3个阶段。

第3个阶段就是等死好活。

意思就是。根本不怕死,可是知道死亡还没来,就安心活着。
哪天来哪天就走。还没来就好好活着。该吃饭吃饭,该工作工作。该干嘛就干嘛。一切狂心都把它放下来了。一切纷乱的见解都把它停息了。
也没有疑惑了。也没有期待了。自由自在,随缘应物。

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笑完哭完也都不记得,不放在心上。在人生如梦里醒着做梦。

(本文为故事,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