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而日本作为传统的半导体制造大国,其设备和材料供应商自然在中国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同意了限制对中国23种芯片设备的出口。

本来以为,跟随美国制裁中国能捞到肉吃,没想到如今连汤都喝不到了。眼看到年底了,世界各大芯片企业都在盘点年度收益,唯独日本一片愁云惨淡。

日本半导体协会:10月销售额同比下降17.1%

荷兰ASML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刻机制造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中国市场对其贡献了高达46%的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的营收增长了三倍多。该公司最新获得荷兰政府的批准,向中国市场出口更为先进的2000i光刻机,明年在中国市场的收益只多不少。

美国的泛林集团和科磊公司也发布了自己的业绩,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分别实现了翻倍和50%的增长。这两家企业都成功抓住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从中国市场分别获得了48%和43%的收入份额。

相比之下,日本企业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尼康等日本光刻机制造商利润下滑严重,芯片设备和材料的出口都陷入低谷,主要原因就是对华出口的萎缩。中国市场曾经是日本芯片产业扩张的重要战场,但随着技术的逐步落后于欧美同行,以及其他市场对日本产品需求的减少,日本芯片产业的未来布局变得愈加艰难。

可以看到几个关键的分水岭。首先是技术创新。ASML的光刻机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而泛林集团和科磊在芯片材料方面也展示了自己的优势。而日本企业,在这轮技术更新换代中未能保持领跑的姿态。

再有就是市场定位和策略。欧美公司在制定市场策略时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尽管有美日荷芯片联盟在前,但美国和荷兰显然更精明,总是能根据市场态势第一时间调整策略,避免和中国闹得太僵,并没有因为芯片禁令就完全切断和中国的合作。

日本在方面就反应迟钝了,当美国和荷兰纷纷放宽对华芯片禁令时,日本还在忠实地执行对华芯片禁令,23种芯片设备禁令至今都没有放开。反应慢了一步的日本,如今才发现被美国和荷兰摆了一道,在中国的市场已经被它们吃干抹净。

这说明,在给美国卖命这方面,日本还是没长记性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美日芯片的关系一直被视为紧密且微妙。长期以来,日本作为传统的半导体强国,为全球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芯片及相关设备。

回望过去几十年,日本的芯片产业经历了从辉煌到衰退再到努力振兴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几乎统治了全球市场。随后,面对韩国和台湾竞争者的迅速崛起,以及自身产业更新换代的滞后,日本的芯片产业份额逐渐萎缩。

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霸主地位一直未变,其拥有众多设计和制造巨头,如英特尔、高通、苹果等。这些公司对高品质元件的追求促使它们与日本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公司一直在迎合美国企业的需求。比如,索尼是CMOS影像传感器的佼佼者,铠侠则是存储芯片领域的重要玩家。索尼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苹果的iPhone中,铠侠的闪存产品也是多个高端电子产品的选择。在市场供应里,索尼和铠侠将最好的产品优先供应给苹果,次一点的产品才会卖给中国厂商。

理论上,这种优先供应会影响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特别是那些同样依赖于高端芯片性能的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也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果不其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逐渐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苹果公司开展了自有芯片项目,推出了A系列处理器,并逐步扩展其硬件组件的自给自足能力,日本芯片就逐渐被抛弃了。

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的要求,日本又不得不限制向中国销售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尽管这对日本企业的盈利构成直接打击。2023年的数据显示,日本对中国的芯片设备出口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10%,连续11个月呈现负增长。

雪上加霜的是,ASML的极紫外光(EUV)光刻机技术革新,将日本的产业推向了一个艰难的转折点。美国的放行ASML对华出口最先进光刻机,再次让日本感受到了现实的压力。

在这样的产业生态下,日本的半导体产业置身于两难之境,既要维护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又要应对市场格局的变化,还不能吃亏。不得不说,夹在大国博弈之间的日本,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现实的压力,这种情况渗透了日本的方方面面,滋味是真的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