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著名的《一剪梅》,堪称是千古绝唱,众多知名歌手都曾演唱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最初认识这首词,源于我听到的一首歌,用李清照的这首词谱上了曲子,歌唱者嗓音空灵清澈,将独守空房的深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一位名家十分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他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词的大意是:

荷花已经凋残,又是竹席生凉的秋天了。你换下了丝织的衣衫,独自一人坐上小船走了。云中的大雁,会给你捎来谁写的信呢?等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的时候,只有月光洒满了楼头。

花儿飘落,溪水流动不息。你我是同一种相思,却分居两地各自忧愁。这思念的情意啊,有什么方法能消除呢?它才从眉头上消失,却又在心头上萦回不已。

这首词在《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写的是赵明诚外出求学后,李清照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赵明诚在21岁那年,娶了18岁的李清照为妻。好景不长,李清照结婚不久,丈夫赵明诚就出远门求学,感情丰富的李清照不忍别离,特意找了一块锦帕,在上面写了一首《一剪梅》,让丈夫带在身边,无事便读一读,记着家中的妻子是在怎样地想念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词从清秋的景色起笔,红藕香残,在这清冷的秋天,独自登舟。雁字空回,无人寄锦书。满月正圆,望月的人却没有团圆。

其中,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用了两个典故。

传说,苏武被匈奴扣在北海牧羊达19年之久。后来,他给皇帝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的处境,信写在帛(丝织品)上,系在飞过的大雁脚上。大雁飞到南方,飞进了皇帝的上林苑,皇帝正好射下了这只大雁,发现了苏武的信,读后派人把苏武救了出来。

另一个故事是,才女苏蕙的丈夫到边境从军,苏蕙在家苦苦思念他,谁知丈夫已经变了心,苏蕙很伤心,就织了一张锦,锦上的图案是各种颜色的文字,这些文字无论横读、竖读,正读、反读都能组成诗句,称为“回文诗”,又叫“锦书”。诗里写的都是苏蕙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聪明的苏蕙用这种办法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令丈夫很感动,于是回心转意,和苏蕙重归于好。李清照用这个典故,是以才女苏蕙自比。

再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李清照用女性细腻敏感的才思,在西楼上留下一道寂寞的剪影。

荷塘月色,兰舟独坐,雁字西楼上,花落水流。如此良辰美景,更加反衬女子的相思之苦。自古写有情人的相思之苦,到李清照这里堪称绝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片直写“花自飘零水自流”,年华如水,所谓青春与爱情都是有缺憾的,一种淡淡的悲凉渐袭心头。

而在这清冷幽静的环境中,她始终相信丈夫也在这样思念着自己,这“相思”一化为二,两个人共同分担。

想到此处,她心里又约略得到些宽慰。但这离愁别绪始终无法化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结尾两句对仗工整,眉头上放下的闲愁又被自己放回到心上,更坐实了“此情无计可消除”。全词流畅自然,意境清雅幽怨,艺术感染力极强,历来为人所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词都是可以唱出来的,不过因为年代久远,曲谱遗失,我们无法欣赏其中的原汁原味。

上世纪90年代,这首《一剪梅》由苏越重新谱曲,更名为《月满西楼》,由87版《红楼梦》中的“晴雯”扮演者“安雯”演唱,婉转的嗓音唱出了爱情的别离,让人回味无穷,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后来的“大衣哥”朱之文等知名歌手,也都曾演唱过这首歌。这是经典的魅力,也是李清照在千年后仍然熠熠闪耀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