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苏州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不同于影视剧中的形象历史上的唐伯虎可谓命途多舛,坎坷多难。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家境比较优渥,29岁时获得南京乡试第一,名满天下。

然而厄运却随之而来,先是父、母、妻、妹的相继离世,让唐寅颓废放纵了一段时间。但在好友的帮助下,最终走出阴影,闭门折节,潜心读书。

正当他踌躇满志,想要独占鳌头时,却不幸卷入科场舞弊案。仕途理想的破灭,加上第二任妻子的出走,使得唐寅自暴自弃,终日青楼买醉,排解心中忧愤之情。

唐寅回家后修建别业,隐居桃花坞,自号桃花庵主。再次期间,他写下了自己最出名的一首作品,也是一首愤世嫉俗的悲歌——《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至今仍脍炙人口,不过,因为诗中的“桃花”一词中的“花”字,重复率太高,曾被明代的王士贞讥讽为“如乞儿唱莲花落”。

这话虽然不好听,但是也道出了唐伯虎的诗歌特点。

唐伯虎的诗歌,言辞比较浅白,内容也不晦涩难懂,大多是抒发内心情感之作,《桃花庵歌》也是如此。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唐伯虎的这首佳作。

《桃花庵歌》——明·唐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诗的开篇便是以“桃花”起兴。

桃花作为一个古典意象,早在《诗经》当中就有“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耀目美名,而后又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等名诗,但古往今来,“桃花”一般形容的都是貌美女子,与君子形象不太相符,所以古诗中除了形容女子,一般不太会集中精力描写桃花。

但唐寅一开篇,就一连写出八个桃花,可见对于桃花的爱之深。

他说:从前有个桃花坞,桃花坞里有个桃花庵,桃花庵这个的地方住着一个桃花仙,桃花庵的桃树都是这个仙人种下的,等到桃花熟了之后,就摘下桃花换取酒钱。

但现实生活是怎样的呢?

唐寅没能吃饱饭,只能打黄酒,就只有卖画为生,连他所说的桃花庵都是借钱买的。

他穷尽笔力描写与桃花有关的一切,除了满足他自己的爱好,还有以桃花自喻。

桃花开于春日,妖艳美丽,但却是芳华易逝,短短几日就可以凋零而去。这样的情形不由让人联想到唐寅短短的人生。

上京考试之前,他还是受万众瞩目的江南才子,即将荣获三元的俊杰,正同桃花一般夺目。

然而,在考场舞弊案之后,他的人生就急剧下滑,落到低谷。

封建时期读书人一生的追求不过就是习得文武艺,买与帝王家。

然而对于唐寅来说,所有的希望与期待都成了泡影,所追求的一切离自己再也不可能。

抱负无法实现,才学无法施展,不就像是桃花独自飘零后无人问津吗?

所以,唐寅以桃花自喻,暗含他短短时光中前半生的辉煌与后半生的穷困潦倒,在他的笔下,桃花坞是他,桃花庵是他,桃花仙人桃花酒都是他,描写的逍遥生活是他,所经历的困难也是他。

花开花落,酒醒酒醉,一派靡靡之景。他与桃花不同的是,花还会开,可他的人生再也不会重来。

唐寅晚年贫病交加,生活潦倒,虽然“我笑别人看不穿”,但酒醒时分也不免自怨自艾,他自号“六如”,希望从宗教中寻求心灵抚慰。但唐寅并未遁入空门,他自号“逃禅仙吏”,宣称自己“不炼金丹不坐禅”,说明他并不是真正信佛,只是在自我安慰罢了。

《桃花庵歌》中“桃花仙人”逍遥自在的生活,是以唐寅坎坷一生为背景的,他的“看穿”是无奈的“看穿”,那洒脱叛逆的诗句下隐藏的是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