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文史资料第十辑》的封页有两张黑白合影照片:其一为“吉林医学研究会第四班会员毕业摄影”,根据文字说明可知这张照片拍摄于1921年10月,拍摄地点在吉林官医院内(今河南街与珲春街交汇的西北侧一带);其二为“吉林市首届中医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拍摄时间为1955年11月,拍摄地点却没有说明。能被市政协中医史料专辑重点展示,这两张照片的史料价值自不言而喻。

作为白山松水之间的重要城市,吉林城自清代起就是东北中药材的重要集散地,同时清代对东北的封禁主要是针对农业人口,故而中医在清代的吉林城始终保持发展。直到解放前,吉林市可谓中医名店云集、中医名宿众多。称之为中医药名城,毫不为过。

吉林市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进步和成长也格外关怀。为优化市区中医诊疗资源,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吉林市陆续成立了许多联合中医诊所和大型的联合中医院,并积极鼓励中医诊疗技术的“师徒传承”以培养人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然而解放初期的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非如吉林市这般兴旺。1955年,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歧视、排斥中医的错误倾向,从当时国内医疗卫生条件的实际出发,对中医发展给出了重要批示,强调“中国6亿人口的健康,主要是靠中医不是靠西医,因为西医的数量很少。中医对人民健康的作用是很大的……”。全国中医药行业为贯彻毛主席的批示,于是开展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的活动。有人甚至认为上世纪六十年代风靡中国大地的赤脚医生,也是1955年毛主席批示的余波。

1955年的吉林市中医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当时已在北大街成立了市第一联合中医院,在朝阳街成立了吉林市第二联合中医院。两所中医院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取得了令各界刮目相看的骄人成绩。在此之外,吉林市还有很多中医联合诊所,其便民服务的优势不仅获得吉林市市民的高度认可,更进一步催生了后来的第三联合中医院和龙潭中医院的成立。

早在1955年春,为适应吉林市中医行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市卫生局还主持成立了中医独立的学术组织——“吉林市中医学会”。学会推举王仙舟为名誉会长,选举陈玉峰、任云鹏为正、副主任。学会最初在观音古刹办公,秋季迁到了北京路(八十年代的新华书店科技部)。在毛主席对中医发展做出重要批示后,吉林市的中医们马上做出了积极响应。

史载:1955年11月,为贯彻毛泽东主席对中医工作的批示。市政府召开“吉林市首届中医代表大会”。会上除传达了党的各项中医政策,批判了中医工作中错误思想路线外,还进一步明确了中医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应该说“把吉林中医事业推向新阶段”是这次大会实实在在的意义。

尽管《吉林市文史资料第十辑》没有说明这次代表大会的开会地点,但从会后的合影照片上看,其背景建筑是原杭州路上的部队俱乐部。会址即应在此。关于这个俱乐部的情况,我在《吉林省供销合作社创立初期,在吉林市办公时期的合影照片》一文中已有介绍,在此不做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在我的账号里查阅。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吉林省、市好多重要会议都在这个俱乐部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